双万工程暨水利工作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推进“双万”工程暨水利工作会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会,是积极实施“双万”工程战略的推进会,还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安排动员会,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把我县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和新一轮水利改革发展推向新的发展期,为实现“双万双百”富民强县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今年的农业农村、水利、农民进城工作谈以下几点意见。随后,刘县长将用他的战略思维对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作重要讲话,任书记还要做强调讲话,敬请各级各位在今年的精彩履职中切实贯彻落实。

一、回顾十一五,成绩斐然,亮点频现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支持下,全县上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目标,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冰雹、干旱、霜冻、低温、沙尘、暴风等自然灾害侵袭,全力实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积极争引项目资金,全县呈现出农村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八大亮点:一是农业经济指标大幅攀升。201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2.75亿元,是2005年的4.3倍,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070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22.9%,增幅位居省市前列。到201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1100余户农民率先实现了果园亩产值过万元,也就是达到了“双万”标准,有2300多户农民实现了果园亩产值上8000元,有6200余户农民实现了果园亩产值上5000元;二是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创新了“果、畜、菜、沼、水”一体化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中国有机苹果县建设快速实施,全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36万亩,有机食品基地认证3.2万亩,世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8000亩,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2万亩。沼气池建设以每年约1800口的数量稳步推进,果园机械化全国领先,全省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和设施农业基地县争取到位。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全省唯一的苹果科技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先后引进昌盛、安德利、源兴、宝联、兴华等36家规模以上涉果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9家,7家涉果企业具有独立的进出口经营资格。2010年全县机制冷藏能力达到21万吨,出口12万吨。昌盛公司建成亚洲最大的苹果物流中心和苹果交易集散地。陕西苹果交易市场落户园区,安德利果汁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一。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76家,圣乡合作社跻身全省百强专业合作社行列。四是典型示范效应日趋显现。先后开展了强农惠农政策宣讲、三农工作60周年成就展和十大农民增收典型评选等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增收典型。收水有机苹果第一乡建设加速形成,刘家卓现代农业示范园、耀卓规模养殖小区、王河设施农业示范区、林皋现代果业示范区、冯家塬果畜水草循环农业示范村等一批特色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示范基地,使农民“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五是科技支撑效果明显。全国唯一集科研、教学、推广为一体的西农大苹果试验站落户我县并发挥效应,县校联合苹果科技示范入户工程扎实推进,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全面实施,全县果园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六是农业项目量大质优。用足用活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先后争引并实施了整村推进、财政资金支持苹果产业、社区主导型项目、退耕还林、畜牧养殖万头村、农村安全饮水、城区供水、污水处理厂、新农保等涉农项目132个,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有力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七是对外形象持续提升。先后成功举办了2009、2010两届苹果文化节,承办了国际社区主导型项目现场会、国际苹果学术研讨会等多次中省会议,先后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陈锡文主任、省委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王侠副书记等中省领导多次来白视察调研农村改革及苹果产业发展。苹果广告在央视七套连续播出两个月,果农曹谢虎远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并荣登2011年农村春晚,平安创建位居全市第一,的知名度和对外形象大幅提升。八是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财政+金融+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有效拓展,财政支持三农资金连续两年在省市排名位居上等名次,五年各项累计投入三农资金近1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农村面貌、农民收入上了一个新水平。

产业升级、农村变化、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和各级服务于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我县农村的发展中,农业内部结构不优、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成本上涨、连续八年农业丰收后增收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靠、农村环境不十分整洁等问题依然是农民朋友企盼改善之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创新奋进,强化措施,再创佳绩。

二、奋斗2011年,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双万”工程的起步之年,更是实现“五新”富民强县目标的重要一年,全县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双万”富民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力实施“1355”战略,即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6.8%,达到5570元。提高三个能力:就是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化五方面支撑:就是强化政策、项目、基础、科技和服务支撑,努力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以下“五新”工作:

一是强势推进双万工程,力争三农工作有新成效。实施“双万”工程是建设“五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后五年,全县要以“双万”工程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围绕富民强县新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年度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好中省市惠农政策,拓展助农增收新业务,从金融、技术、项目、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方面支持“三农”发展,切实创优农村教育环境,稳步提升农村医疗条件,加快实施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大力完善村级基础设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二是快速提升产业水平,力争农民增收有新突破

坚持不懈抓苹果主导产业,重点突出新栽3万亩优质矮化新品种示范园建设,加快发展优质苗木繁育基地,继续实施苹果四大关键技术改造,优化提升老果园,规范管理中幼园,加速苹果标准化生产进程,稳步推进有机果品基地,年内确保有机果园认证面积2万亩以上,力争实现苹果总产50万吨,优果率提升到75%以上,人均果业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项目为契机,以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加快10个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建设步伐,健全动物重大疫情处置办法,年内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人均畜牧业收入600元。紧抓被省上列为设施农业建设基地县机遇,加快以刘家卓村设施大棚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苹果科技产业园区的企业引进,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年内新建设施大棚3000座,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2.2万亩。继续抓好优质小麦生产和地膜玉米种植,粮油总产量稳定在12万吨。积极发展核桃、花椒等经济林,年内完成2万亩干果林建设任务,使其尽快成为增收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千方百计争引项目,力争基础设施有新改善。要紧抓省上“百库”和百强专业合作社建设机遇,引导和扶持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项目,争引资金,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培训、社保统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方面要加紧项目策划和报审,力争年内三农项目资金争引超过3亿元。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方式,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规模,力争全县支农资金投放突破12亿元。加快涉农项目建设进度、现场办公、限时办结,确保高质量完成财政资金支持苹果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千企千村互助资金、中低产田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同时,扎实开展生产道路铺修、村级卫生保洁员落实、村容村貌整治、文明乡风倡导等活动,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是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力争服务三农有新举措。要不断扶持宏达、昌盛、源兴、兴华等涉果龙头企业快速壮大规模,促进鲜果就地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鼓励引导果品储藏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冷链运输”,在北京、西安等大中型城市设立苹果等特产品分销窗口,加快苹果进超市,提高苹果经营收益。稳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壮大,扶持其做大做强,争取年内新增省级标准专业合作社3家。积极采取央视强势宣传、知名人士代言、设置户外广告、支持专业合作组织联手构建苹果品牌等多种手段和措施,扩大苹果知名度,以品牌提效益,用宣传增收入。同时,积极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农果业、畜牧、设施大棚、就业等技能培训,年内完成15万人次培训计划。强化就业中介,全年劳务输出6万人以上,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00元。

五是建立完善考核体系,力争工作落实有新作为。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双万工程的决定》,建立完善横向到部门、纵向到乡镇的农民增收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分解任务指标,细化考核项目,激发各级各部门推进“三农”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积极性。依照省市精神对年度农民收入增长较快,进入全市前五名的乡镇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年度农民收入考核排名在全市后十位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考核在全市后十位的乡镇主要领导要进行责任追究。

三、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机遇难得,潜力很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还是城市的灵魂,更是人民幸福的标志,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水源建设缓解了城区供水压力,大部分农村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防洪工程和农田灌溉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抗御了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影响。城区排洪、污水处理厂、林皋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运营,效果明显,有效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难题。但我县是个缺水县,水资源极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用水难,灌溉难问题日益呈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水资源总量严重匮乏。我县地处渭北旱原,全县水资源总量4956万立方米,可用水量只有2676万立方米,占总量的4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6立方米,是全省的八分之一,全国的十五分之一,人称渭北“旱腰带”。二是城乡供水矛盾日益突出。至去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72%,仍有近12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城区日用水量目前已经达到8000吨,预计今年高峰用水量将突破1.2万吨左右,而我县城区供水能力最大只能达到9000吨左右,尤其是随着城区快速扩张和市民的急剧增加,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同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城区供水的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断水”。三是农田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县境内7座水库,总库容为4300万立方米,而有效库容只有200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主要依托“两大”(石堡川、林皋)“两小”(故现、铁牛河)水库及193处机井、抽水站,设施灌溉面积近40万亩,而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仅有10多万亩,不足有效面积的50%。7座水库中,除中、小

(一)型3座水库已经除险且因受资金影响而未完全达到加固,其余4座小

(二)型水库还未批复实施。干支渠年久失修,分斗渠基本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土地裂缝下沉,群众意见很大且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基本收入,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建国以来中央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的全面安排部署。文件明确提出:未来十年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将超过4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将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水利事业发展。省委、省政府也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并确定今年为全省“水利建设年”且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省上将安排80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水利建设。县委、县政府也随会印发了我县的《实施意见》,可以说,我们再次迎来了水利发展的“春天”。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全县上下要把水利改革发展作为当前以至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防洪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统一”的工作原则,迅速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三点: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是扎实抓好抗灾预案,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我县处于灾害性天气多发地区,每年春季多发低温、霜冻、大风等极端气候,5月中旬极有可能发生雹灾。

13、14号两天的大风降温,已经给部分群众的设施农业造成了一些损失。为此,气象部门要落实好值班人员,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强化防雹队伍培训,提前储备抗灾物资,加紧维修设备,随时准备应对灾害天气。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完善应急预案,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制定灾前应对、灾后补救措施,力争降低灾害损失。

同志们。农业和农村工作节令性强,任务重,责任大,但只要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实施“双万”工程建设“五新”为目标,用只争朝夕的干事热情,狠抓落实工作激情,倾心为民的服务真情,逐村明确增收方向,逐户制定增收计划,逐人落实增收措施,就一定能完成好农民增收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谋福祉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