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探究
近些年,吉林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吉林省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吉林省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对于改善当地水源环境条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止2015年,吉林省新建渠系工程1720座,改造513座;维修塘坝163座,引水堰闸47座;新打和维修机井6663眼;渠道整治1178公里,其中渠道衬砌348.5公里。更新改造机电泵站43座;改造排水闸118处,排涝沟改造93.7公里,新建高效节水工程管道灌溉11.8万亩,喷灌12.32万亩,微灌4.69万亩,极大提升农业灌溉效率。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断建设,其中存在的多种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下去。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工程建设存在盲目性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全面发挥其职能作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科学指导和支持,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但由于工程在进行实际建设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先进施工技术应用程度不足,施工成本控制难度较大,工程建设部门的各个主体之间不能很好的进行协调,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很好配合,导致各方面利益不能有效统一。
1.2工程规划不系统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源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都需要根据水源地进行建设,而水源分布往往会涉及到多个行政管理区域,这就出现了地区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行政区域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求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需要我们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对工程进行系统规划,解决多个行政区域的用水问题。但实际情况缺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随意性大,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协商不一致,造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复,严重浪费资源,再加上地区之间可能存在经济和产权纠纷,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1.3管理方法不科学,工程管理效率低下
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和难度并不大,但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保证此项工程管理方法科学合理之后,才能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高效、可持续运行,为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基础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数工程管理组织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部门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工程建设和使用方面,轻视工程管理问题,具体体现在管理手段单一,不能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的实际特点和组织管理等实际要求进行区别对待,最终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不高,工程经济效益较差。
2可持续建设管理对策分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参考文献:
[1]郝楠,江永红.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对策——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4(02)
[2]张竹梅,孟德宝.黑龙江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情况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