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普查过程难点及经验思索

2010年1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明确了水利普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根据普查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全面系统”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了普查的对象和范围。明确了水利普查时间要求,标准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整个普查历时3年,分4个阶段进行。2010年进行前期准备,2011年进行清查登记,2012年上半年进行填表上报,2012年下半年进行成果发布。

搞好全国水利普查,有利于谋划水利长远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张家口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张家口市在充分认识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基础上,提前部署,周密安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水利普查工作的难点

第一,普查协调难。由于普查涉及部门之多,组织协调工作量之大,需要多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同时,还需要统一组织和协调与普查内容相关的工业、建筑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这项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具体抓,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支持才能完成。普查本身是政府组织的事情,而往往在具体落实上就变成了牵头部门的事了,而任何普查都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大事,第一次水利普查也不例外。确定普查相关单位的责任,真正弄清做好普查工作,既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的需要,又是完成本单位工作业绩的需要。唯有如此,才能使各部门从根本上认识普查的深刻意义,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普查工作的成功。

第二,经费落实难。贯彻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管理责任制。由于水利普查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办公设施、设备,相当多的数据采集需要实地访问、现场查勘,还有业务培训、普查宣传等等。普查经费实行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而政府又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管理措施,水利普查经费需实行专款、专账、专人负责,不得挪作他用。市、县级经费总体不足,许多地区的经费仅能维持最低限度的工作,普查员补贴、宣传动员等费用都无法满足,可以说,根本没有普查经费作保障。唯有加大普查资金到位力度,本级财政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才能有力地提高各普查单位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普查工作的开展,提高普查工作质量。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四,加强督导检查是确保水利普查各阶段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第一次水利普查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前阶段基本上是边实施边摸索,因此,准备工作滞后、进度偏慢、问题偏多是必然的。为确保水利普查顺利实施,就应加强检查督办,在调研中解决问题。抓重点,促薄弱,通过县、乡水利普查机构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方式和不同重点的督导检查,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整体推进了全市水利普查工作健康发展。

第五,早准备、早预防是确保普查工作质量的基础。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张家口市水利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每一项工作在进行部署前,市普办利用网络平台,借鉴试点省、市、县的经验,充分预计到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早准备、早布署、早解决。

通过这段水利普查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使笔者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张家口市下一步的正式普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且锻炼了一批普查队伍,培养了一批普查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