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小编推荐]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有一定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满足内需,组织出口。我国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二十年发展成就显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以及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我国花卉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据统计,1990-2001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由4万多公顷扩大到24.6万公顷,年均增长17.95%;销售额由12亿元增加到215.8亿元,年均增长30.04%;鲜切花产量由2.2亿支增加到37亿支,年均增长29.25%;盆栽植物由1.6亿盆增加到10.5亿盆,年均增长18.65%。花卉出口由1990年的2000多万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8000多万美元。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1年,全国花卉从业人员已有195万,生产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经营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3300多家,大小花卉市场2000多个。从全国花卉生产布局看,云南鲜切花生产位居第一,2001年年产鲜切花16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广东、福建是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中心;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已成为绿化苗木和观赏树木的供应基地。从花卉销售看,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

市场,以郑州、武汉为中心的中原市场。在短短20年时间里,我国花卉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发展中问题已引起重视2002年7月,中国花卉协会在天津召开了全国花卉协会秘书长会议。中国花协会长江泽慧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指出,虽然我国花卉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劳动生产率水平低。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比,存在较大差距。荷兰花卉从业人员为9万多人,生产面积4.4万公顷,花卉年产值达55.2亿欧元,人均产值6万多欧元,每公顷产值12.5万欧元,远远高出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这是差距,也是发展潜力。

2.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由于一些投资者只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品种更新和技术引进,导致一些中低档花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持续走低,有的甚至没有销路。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花卉产品却需要进口。

3.技术创新能力弱。目前花卉生产上的关键技术需要引进,种苗、种球大部分也靠进口,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当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我国花卉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这对普及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花卉鉴赏水平,从而扩大花卉消费是十分有益的。“入世”后我国花卉业已经融入世界花卉产业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各花卉生产国和出口国都最大限度地优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尤其将信息资源和品种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开拓花卉市场。这些有利条件、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在被我国各有关方面普遍认识和重视的同时,也吸引了国际上知名的花卉企业来华考察、

投资,想在全球这块最大最有活力的花卉生产的理想土地上发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