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由城市转入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为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召开座谈会2次,走访村庄10个,访谈群众30人。

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政府层面。县乡重视,高位推进。从县级层面来讲,新农村建设作为县级对乡镇三农工作考评的重要方面,每年乡镇精心打造一至两个精品示范点,且县四套班子及县直相关部门对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评比,设定单项奖。新农村建设的好,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在评比中有荣誉,在群众心中有份量。从乡级层面来讲新农村建设“书记工程”,高位推进。作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挂帅负责的工作项目,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资金调度投入,都会得到有效的保障。新农村建设从开始之初就作为乡镇像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综治等几个重点工作之一,而新农村更是列为书记工程,由乡镇党委书记主管、主抓,到一线指导、调度,从人财物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倾斜,建设得到了充分保障。

2、群众层面。在之前,国家建设主战场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基础建设日益优化完成,而农村投入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投入相对有限。在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群众对生活环境改善的期望要求越来越强烈。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广大群众期盼,群众建设家园积极性高涨。在前几年新农村建设点有限的情况下,村民想方设法到乡镇争取新农点,都想尽早改变村民环境,有时乡镇因为选点还要协调村庄先后顺序,做好工作,逐年解决。在建设中,群众主动拆除破猪栏、厕所,主动筹资筹劳,有的建设要占用群众老宅基地、祖业,都积极主动配合工作,与乡村一起共建家园。

3、成效明显,村庄环境大大改善。农村建设,规划先行。建设前,乡村组共同商讨,拿出规划方案,从“三清八改五普及”到现在的“七改三网”都是着重围绕“拆、改、建”,围绕群众最期盼的建设项目开展,从路、塘、沟、渠、厕、房等最基本的要求必须达标做起,到后来的精品点打造,像文化广场、健身步道、路灯、绿化等环境提升,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成为让城里人羡慕的一方乡土。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也逐渐显露一些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19年度全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242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40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硬化组户路约4.5公里,受益455人。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

三是加强村庄整治,美化人居环境。我乡邀请规划部门进行了专业规划设计,并按照新村要求,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绘制文化墙绘,制作固定宣传牌1面,新建花坛6个,完成绿化美化工作,改善全村的人居环境。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群众多层次、多渠道的了解和认识新农村的建设内容和成果,提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合理利用各种载体,营造良好建设氛围。利用宣传栏、党员远程教育、标语、横幅等多种载体和宣传方式,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实用技术,拓宽增收渠道,提升致富能力,积极巩固平安创建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