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现状调查及增收对策分析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1.1分散经营,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农民收入低,其原因是人多地少,分散经营,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难以采用规模化、现代化耕作,因此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的生产费用居高不下。而有的发达国家家庭经营几百亩或上千亩,其农业能形成规模程度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劳动成本和其他一些分摊成本在农业产品中的比例较小,农业有较高的收益。

1.2农业结构单一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深层原因是种植业结构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变化的要求。由于许多地方的农民文化素质低,不愿接受新生事物,习惯生产传统农产品,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决定生产经营什么,不会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毫无优势,增收比较困难。还有许多地方的农民不了解市场信息,缺乏市场预测能力,不考虑本地实际,盲目跟风,市场销售什么就一哄而上发展什么,你种我也种,缺乏特色优势,形成新的结构趋同和低层次重复,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积压和卖难,形成了增产不增收的矛盾。

1.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明显增加,但由于点多面广,农业建设中的资金困难依然存在。大部分田间沟渠不配套,排水沟渠排灌不畅,渗漏严重,使现有水利资源得不到较好的利用,农业水利化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仍存在着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农业生产依然是靠天吃饭。

1.4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

在市场经济下,一切生产行为都要与市场结合起来。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与农民收入成正比的关系;农产品商品转化率较高,农民收入越高,增长就快;商品转化率越低,农民的收入也就越低,增长也就慢。在农村,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各种市场信息比较闭塞,农业基本按传统方式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并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而主要取决于农民自己的判断。尽管有的地方由政府引导,但引导力度有限,无法取代市场的作用。

目前农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农业的产品结构上,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种名、特、新、优产品不多,满足不了市场对这类农产品的需求,而一般的农产品却出现大量过剩。在农业产业结构上,种植业所占的比重过大,而畜牧业、水产业比重较小,农民收入来源比较窄。因此,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是当前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5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

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运用新科技的能力,生产出的产品缺乏科技含量,没有品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严重影响着增收。农技部门推广新技术不够有力,许多新技术无法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致使许多好的增收新技术、新方法与他们无缘。

1.6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在许多农村,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居民劳务报酬增长的快慢,对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2、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和对策

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找增收途径;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领域,又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纯农户、低收入户增收;既要从当前实际出发采取能尽快见效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规划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农民收入也因它而不稳定。政府应选择适当的倾斜政策,各级财政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直接投资的方式,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在经济条件好的地方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增加农业基础设施中的劳动投入,支持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要充分支持建立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产品的扶持价格制度和专项储备制度,支持建立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使农民有效地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力搞活农产品流通,降低交易成本,确保农产品价格的实现并迅速转化为货币收入。

为了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民的融资环境。首先,要加快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投资导向,积极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同时,政府财政提供一定的初始支持和有条件的后需补充,担保基金在运行中既要注意贯彻政府的产业政策;又要相对独立运行,防止政府过多干预。

(作者单位:164711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国乡农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