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析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社会治安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真正发挥功效,关键是要对构成治安防控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发展、提升,使治安防控体系各个构成要素能够互为联动、整体运作,统一指挥、反应灵敏、整体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治安防控运行机制。

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本质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在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实践中,往往过分强调打击的震慑作用和短期效应,在防范力量上很少投入甚至不投入,往往导致的结果是短期内治安形势得以控制,一段时间过去后重蹈覆辙,形成了打击到再次打击的循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好坏,取决于是否能在打防管控四方面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其中严打一方面,需要在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注重研究犯罪规律,动员治安防控力量,追求全民参与进来。

(二)社会治安防控参与力量单一。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承担着主要任务和责任,是治安防控的主力军。从目前社会治安状况看,对群众安全感危害最重,对社会治安影响最大的,仍然是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及各类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仅仅靠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分析案件发生的原因及作案人的动机,从案发根源找途径解决。从以上可以发现的是,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的部分作案人是职业惯偷,部分是迫于生计等人群。由此可见,当前的形势迫切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下,调动社会管理力量共同与公安机关参与到社会面的防控工作中去。

(三)治安防控体系中有效措施欠缺。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投入了大量的物防、人防、技防设施,对整个社会面的治安情况进行全面的动态管控。在建立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强化设卡堵控,加强对人、车、物的盘查、检查和抓拍力度,不断提高卡口堵截查控能力。同时强化阵地控制,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和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加强对车辆修理、废品收购等特种行业和网吧、二手手机市场、二手车市场、旅店等高危场所以及要害部位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人防意识不到位、技防措施欠缺、管理不全面等问题,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形成有效的措施来完善防控系统的构建。以厂企盗窃案为例,个别重点单位有了一些技术安全防范设施也形同虚设,并没有专人管理,没有与公安机关建立联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或者是单位内部未建立起安全保卫制度,夜间无人值班、巡查,室内未安装视频监控、ck报警器等技防设施;还比如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盗窃案件,被侵害人大多防范意识薄弱,未将车辆入库存放、未安装报警器和防盗锁具。从中可以发现,各种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合理的措施来有针对性地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防范。

(四)治安防控体系运行保障不足。保障体系是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能够高效有序运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真正动力源泉。在实际体系的建设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制度、物质与警力保障的不足。在这几方面的保障工作上的发展不平衡造成防控体系建设的不完善。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完善街面动态治安的信息研判体系。不断完善治安情报信息采集、传递、研判等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为情报信息工作提供一套切实、管用、高效的运行准则。民警在接处警、办案过程中获取治安信息的基础上,要主动与辖区群众联系,这是街面动态治安信息最原始的来源,也是最可靠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安网络加强对周围街面治安信息的了解、分类和整理,形成系统信息。信息的研判要可靠实用,避免夸夸其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准确把握,充分发挥信息研判指导防范工作的作用。

2.完善研判信息的使用制度。根据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要求,对情报信息研判的落脚点在于使用情报信息来指导实践工作,发挥其强大战斗力的作用,这一点在治安信息的利用中尤显突出。特别是盗抢类街面违法犯罪的特点是作案过程短、遗留证据少、人员逃离快,只有在信息研判的过程中才能最大化地总结其规律特点。根据预警信息的提示,把有限的警力和防控力量用在街面案件易发时段和易发部位上,把重点防控对象用在重点人群上,增强巡逻的针对性和重点性,真正做到“以静制动”打击犯罪。

3、完善信息的公开公示制度。公安机关在做好内部治安信息共享的同时,要对外广泛使用新闻媒体、预警短信等方式,将预警通报和防范建议定期、不定期地提供给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让群众了解多发性案件的作案特点及防范措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提高群众参与防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