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03222728
“两个体系”建设培训学习教材
1.什么是两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建设两体系的目的。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3.什么是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6.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7.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8.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9.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0.企业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1.事故隐患。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13.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14.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公告→全员学习,落实安全措施→不断更新。
15.危险源辨识方法。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16.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分析法(ls)。
17.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8.风险分级管控。用矩阵法按照r值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19.分级管控要求: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xxxxxx有限公司
xxxx部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