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兰坪县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农田分布很不规则,田块大小差异较大,自排自灌的程度很低,尽管通过近几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但得到综合治理的面积有限。什么样的农田才算得上是高标准农田呢。根据我县的地形地貌,我们的理解是“排灌自如,高产稳定,绿色环保,便于机械耕作。”的农田,可称之为高标准农田。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势在必行,根据我县属高山峡谷地区这一实际,农田的改造成本要高于平原地区。因此,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力度,增大资金规模。二是要提升亩平均投资额度三是要提升土地经营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要使土地经营者成为真正的建设主体。这就需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实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单靠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单打一是不行的,还要靠所有的涉农部门的通力合作,还要靠充分调动农田经营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这就得靠地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一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制订切实可行、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机制方案,把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这样将有利于调动土地经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出台有关整合涉农资金,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的文件和政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建设标准的办法,来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和开发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

三是要充分发挥土地经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让他们只盼政府投入搞开发、为自己投入搞开发,这样既形成了综合开发合力,也使开发后的工程能够得到良好的管护

我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到2012年已历时9个年头了。从2009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标准提高较大,尤其是各级财政无偿资金的投入大幅度提高,这对提高土地治理标准,特别是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迈进提供了资金保证。走过这9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近3年我县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做个简要的回顾。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领导,部门配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加强对农开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调整充实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经县编委批准,核定县农开办编制4人,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5万元,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真正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项目区乡镇都相应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专门配备了工作班子,各尽其职,责任到人。在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县直有关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相关工作,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配合行业管理,保证了农开工作规范进行。

二、理清思路,择优选项

把好项目立项关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兰坪县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注重整体效应的系统开发原则,不搞只偏重于经济效应而忽视整体效应的项目,把系统生态特点与经济效果协调的问题一并加以考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制约兰坪县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突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按照灌区、流域或某一相对完整连片的土地进行择优选项,并积极开展竞争立项,把交通便利、乡镇领导重视、农民积极性高、筹资投劳落实的地方或项目优先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项目区确定及项目计划编报前,由县农开办牵头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家组,对项目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先评估,后立项,先论证,再编报项目计划与实施方案。因此,牢牢把握项目立项关,县农开办提供科学决策平台,领导把关,专家决策,确保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出台项目建设标准细则。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项工程布置、规格、结构和形式等作出具体的规定,还要按照各地不同地理条件,分别制定标准,实行差别化管理。全省现在要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搞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亩均3000元的投资标准,所以制定的项目建设标准要高,不能低,使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步到位,长期发挥效益。

兰坪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