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定稿]
清水区开展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金涛
近年来,清水区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群众出行难作为切入点,加快农村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搭建农村公路网络平台,实现了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出门上车、下车进门,客运到家门、货运到地头”,“公交车,通到村,农民成了城里人。”这些群众语言,成为夷陵城乡公共交通变化的真实写照。
一、“三大工程”抓畅通
道路通畅是发展农村公共交通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5.1亿元,先后实施了一系列乡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起了快速畅通的路网。
实施道路提等工程。以前,清水区只有省道汉宜路为二级公路,其他干线路等级低、质量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为改变这种状况,全区坚持以城市眼光改善农村,组织实施了公路提等工程。一是境内省道提等工程。先后改造过境省道干线184公里,并投资2.5亿元按城市Ⅰ级主干道标准对宜兴路城区段和发展大道进行改造。目前,全区境内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实现了区内1小时公路圈。二是通乡公路提等工程。加强路网标准化建设,改造县乡公路182公里,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00公里,构建了一张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网。三是旅游公路提等工程。投资1亿多元,开展了宜兴、宜巴、两金、普百四条旅游线路环境综合整治及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综合整治,主要旅游线路两边绿树成荫,特色民居矗立,村容、路面整洁,形成了一道“路在林中展、溪在路边流、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风景线,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高度评价,省委、省政府在我区召开了“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现场会。
实施公路硬化工程。积极抢抓国家实施农村公路硬化工程机遇,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方案》,采取上级补、区里贴、乡镇筹、社会扶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路硬化资金,解决乡村道路建设难。近几年,在全额落实中央、省补助政策的同时,区财政对实施公路硬化工程的村每公里补贴2万元、贫困村每公里补贴3万元、客运线路每公里补贴1万元、恢复失修路每公里补贴3000元,各乡镇(街道)也制定了配套奖励政策。目前,全区已硬化农村公路2705公里。同时,对可以通行农用车和可延伸通客车的650公里道路进行了改造。通过实施公路硬化工程,全区所有乡镇(街道)主干线公路实现了硬化,100%的行政村修通了水泥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三项创建”保平安
围绕“打造平安夷陵”、“建设平安交通”目标,加大创建力度,保障交通安全,让农民群众出行安心、舒心、放心。
创建生命安保放心路,推进设施标准化。夷陵地处山区,公路傍溪临涧、弯多坡陡视距较短,行车安全系数较低。近几年,全区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连续四年将道路生命安保工程纳入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来落实。一是实施干线、支线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提升重点路段的管控能力。投资2000多万元对境内省道、县道、乡道安装波型钢护栏,浇筑钢筋砼防撞墙,设置示警桩、标志牌。二是实施道路隐患整改工程,预防事故发生。投入7100万元整改道路隐患,治理安全隐患204处,整治危险路段146公里。同时,在农村公路改造中,按照“四同步”的原则,将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对安全防护设施达不到要求的道路,相关部门不予验收。三是实施危桥整治工程,提升通行能力。从健全标志、桥梁监控、超限管理、桥梁维护四个方面入手,对全区列养干支线路上的103座桥梁进行了专项检查,治理危桥、病桥17座,加宽桥梁3座。生命安保放心路的建设,对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起到了明显作用,交通事故死亡率下降了15%,被群众誉为“救命工程”、“为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