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打开出路,国家、企业和我们每位公民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下面就节能减排工作谈点思考与建议。

一、国家出台政策法规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

据介绍,国资委已与央企、地方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对超额完成目标的第二任期央企负责人,总体减排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或者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结合任期考核,给予特殊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企业,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实行扣分处理。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除有关部门依照规定给予处理以外,国资委将在业绩考核中给予降级降分的处理。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今后,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九大措施重拳出击,以解决目前在节能减排问题上遇到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今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

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说,当前,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焦点,抓住当前技术突破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节能减排道路,对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他指出,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更需要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系统推进。他强调,第一要增强共识,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第二要把资源工业和制造业作为节能减排重点;第三要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举措;第四要把创新驱动作为节能减排的根本动力。

二、各大企业、行业要身体例行当好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日前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众所周知,石油和化工行业不仅是耗能大户,也是排污大户。因此节能减排对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形式严峻,国家已经将节能减排工作摆上到了突出地位。在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当中,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面临较大的困难。

首先,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抑制难度大。近几年来,氮肥、纯碱、烧碱、电石、黄磷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均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致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同时由于调控机制不力和地方保护等原因

,致使国家产业政策不能得到贯彻落实,扭转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的势头难度很大。其次,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严重滞后。目前,行业的能耗和产排污统计办法很不健全。有的是十多年前制订的,已不适应当前行业的需要;有的根本没有标准,需要立即研究制订。另外,节能减排的统计和管理队伍十分薄弱,许多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和环保管理人员,即使是国家

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也有很多需要各行业协会帮助核实。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各大企业、行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三、落实节能减排需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

多数人认为不关电脑、不关水龙头,浪费点水、电都不是什么问题,也花费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这些电白白消耗掉的同时,电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正在残害着自身的身体;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发电厂发电所需要的煤炭等资源以及所排放废气和污水所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他们更没有意识到,发电厂的机器设备、电脑豪材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

如果想还给天空的蔚蓝和地球减压,那么请您伸出援助之手来,做好身边的每件节约的小事,节约的小事无处不在。

第二篇:关于节能减排的思考与建议范文关于节能减排的思考与建议

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5月23日,国务院又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我们市确定的目标是:

到,单位gdp能耗较降低2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6%左右,化学需氧量(cod)降低18%左右,所面临的攻坚任务同样很重。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现以我市的“白泥”双向治理为例,提出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的建议。

5月17日,碱业、发电厂、华电发电3家企业联手启动了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可“消化”掉碱业每年产生的14万吨“白泥山”,还使发电厂锅炉烟道气的脱硫成本大幅降低,据测算,3家企业年可节约能耗支出和减少治污费用近3000万元,胶州湾也将不复受“白泥之患”。此外,通过资源化途径和循环经济模式,我市21万吨的“铬渣山”已提前半年处置完成,“电石泥”也正加快处置。

曾是污染源“白泥”、“铬渣”,一经循环模式下的资源化处置,则变成了经济效益巨大的“金山”,且换回了“绿水青山”。由此看来,我市搬掉的不单单是几座“泥山”、“渣山”,更为下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行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转换思路视角,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可实现“节能”、“减排”的双赢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白泥”,在人们惯常印象里不过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的“废物”,而通过资源化处置的途径,却可点“泥(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成金实现无害利用和产业开发,变为创造效益的宝贵资源。企业得到了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减排”热情必然更加持久,“减排”成果也将更为巩固。

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设施改造,让企业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应当看到,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对节能减排给予了高度重视,且包括问责制、区域限批等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实施,但实际的“减排”成效却差强人意。这其中的一个根本症结是部分企业的畏于“减排”成本过高,不是不想“减”,而是不敢“减”或者无力“减”。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动力,重要的是依靠科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也如碱业等企业一样实实在在地尝到“节”和“减”所带来的“甜头”,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否则,一些企业的排污设施仍将是“聋子的耳朵”,

诸如环境执法部门与违法企业间“猫鼠游戏”的尴尬也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三、协调引导企业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有利于广领域、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

曾培炎副总理在去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电视电话会上,指出“把白泥用于发电厂脱硫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我市资源化处置铬渣也引起广泛关注,很多城市前来学习。实践证明,通过统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协调相关企业走跨行业循环、区域间循环的路子,可实现参与企业多方得利、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共赢。

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是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让“泥(渣)山”加快向“金山”和“青山”转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手抓,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技术节能”。尽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节能潜力高于技术进步。但从的实际情况看,短时间内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比重难以大幅下降,因此靠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能耗指标短期内的快速下降不太现实。针对于此,必须把“技术节能”提到突出位置上来抓紧抓好。

二、推行“白泥”双向治理模式,密切校(院)企、企企合作,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的实施,是碱业与中国海洋大学、发电厂、华电发电联合科技攻关的结果。节能减排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力量

不足、收效不大。针对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整合区域内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校院所等资源,为企业与院校、企业与企业间牵线搭桥,支持其开展科研合作与项目共营,统筹推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

展。当前,应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三、合理布局循环经济项目,拉长产业链条,降低企业节能减排成本。坚持资源化、无害化并重的治理思路,改变单一为治污而治污的局限,探索跨行业、区域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全市循

环经济重点企业、项目库,促进关联企业、项目适度向专业园区集中,实现集群发展,使节能减排的产业链条环环相扣、首尾相连、良性循环,并使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的成本尽量降低。重点要在化工、电力、啤酒、酿造、家电、畜禽养殖等行业,推进企业之间消化工业废物的“循环链”,通过行业成员之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达到工业废物全面得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四、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支持扶持力度。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制定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形成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此,全市和各区(市)应在加强对上争取政策、落实相关价格改革方案的同时,针对实际制订并落实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支持,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

第三篇。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与思考近年来,全市各级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作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以“五节”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进步为关键,积极引导、大力推动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一、近年来我市推进

节能减排的做法

(一)思想重视,组织有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坚持用先进理念指导发展。把循环经济贯穿到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2003年就开始倡导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点”上指导企业循环式生产,“线”上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面”上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成为全省两个循环经济试点市之一。坚持用科学规划引领发展。聘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高层科研机构,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4个总体规划,以及建材工业、盐化工、煤化工、机械加工等7个专业规划。这些规划,都遵循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和深度开发转化资源,既有总体的思路构想,又有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具体的项目支撑,可操作性很强。在“十一五”规划中贯穿循环经济理念,委托山东大学编制了25万字的肥城循环经济市建设规划,确立了“一二三”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高起点科学规划作指导,为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打下了基础。坚持用高远目标带动发展。在摸清底数、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十一五”节能工作思路目标。总的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加快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根本,以依法节能为保障,构建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的节能工作格局。到“十一五”末,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6%,万元gdp电耗下降25%,万元gdp取水量下降34%。2005年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由经贸局、环保局、建设局等32个部门组成。去年成立由市长任组长,17个部门组成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经贸、发改、环保、国土、建设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出台了《肥城市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和考核办法。我市被列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市和生态市建设试点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二)部门协同配合,认真履行职责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是关键。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外出参观、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等形式,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和企业厂长经理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知度,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邀请知名循环经济专家、省环保局长张凯来我市举办了副局级以上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报告会。2006年宣传周期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成果展暨节能技术产品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在资源节约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有4万多干部群众参观了我市展区,受到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山东省省长韩寓群等领导和参观群众的高度评价,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在市内主要宣传媒体都开辟节能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专栏,新闻报道20多件,《泰安督察》、《山东政报》对我市的节能工作作了典型推广。二是加大激励扶持。在政策导向、信贷扶持、审批服务等方面,对循环经济特别是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替代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如市政府规定,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一次性生产设备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单个项目,贷款部分由市乡财政贴补年利息的三分之一,连补三年;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土地出让金优惠30%,其他能减免的费用最大限度地予以减免;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节能审查,对达不到国家节能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审批手续,不予供给土地;对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实行项目终身负责制,有关部门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加快实施。这些政策和激励措施,激发了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严格检查考核。为把“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和各行业、各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督促分解落实。还组织市大班子领导同志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经贸局、环保局等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对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企业以及落后的工艺设备,采取强制淘汰措施;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一律限期停产治理;对实行强制性清洁审核的企业,加强约束治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组织环保局、经贸局等部门坚决取缔了市内154家地瓜淀粉厂和粘土砖厂,整顿治理了城区燃煤炉灶。大力推广应用新墙体材料,每年推广建筑节能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新型

节能墙体材料使用率超过70%。

(三)突出工作重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把工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重点实施好工业节能“458”工程。即突出抓好“煤电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四大重点行业,确立了50家重点用能企业,培植8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初步形成了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格局。一是各企业循环

式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各企业从清洁化生产入手,在企业内部走循环生态型的发展路子。作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阿斯德公司,建立了煤气化路线制取甲酸、催化胺化法生产甲胺等产品链,各产品链之间既优势互补、又相互支撑。石横特钢公司近几年投资15亿元新上了4个循环经济项目,计划“十一五”期间再投资20亿元,实施以平衡工序能力、调整产品结构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造,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化生产、循环式发展,把这个典型的能源重化企业打造成为工业旅游示范区。石横电厂突出搞好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营造了优美的企业生态环境,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二是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依托项目配套链接产业。新上项目重点围绕煤电能源、冶金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

“六大支柱产业”的协作配套来布局,围绕优势产品的上下游延伸来实施。2003年以来,全市工业累计投入271.2亿元,其中“六大支柱产业”219亿元,占81%。云宇公司和鲁龙公司作为我市机械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先后新上了先进的精密铸造生产线,把相关的60多家企业组合起来,由铸造企业提供铸件,机械加工企业负责加工,边脚废料再就近回炉铸造,缩短了各企业的原料采购半径,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全力打造高新区、石横、汶边“三大经济板块”,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成。近年来的工业投入,“三大经济板块”投资额占到了80%以上。高新区板块规划了化工、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集中区,资源要素配套共享。石横板块依托石横电厂、特钢公司等大型企业,发展新上了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并按照城市框架搭建载体平台,成为全国1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基地之一,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为“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项目”。汶边板块的精细化工和石膏加工、机械加工、有机食品加工发展迅速,提高了产业聚集度。其中,石膏工业已聚集起两家开采企业、13家深加工企业,形成了从开采到加工的产业链条。三是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大循环”体现在工业上,就是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全市粉煤灰制砖、新型建材、矸石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32家,每年综合利用固体废渣260多万吨。起到了减污增效的功效,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创产值16亿元,利税1.8亿元。如米山水泥公司,近两年新上了150万吨回转窑生产线和水泥磨粉生产线,窑头、窑尾废气用来原料烘干和原煤烘干,生产用冷却水、废渣的利用率分别达到了90%和38%。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粉煤灰、工业矿渣、煤矸石等“工业垃圾”的利用,由原来仅用于混合材料扩展为生料配备材料,年消纳废渣98万吨,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四)典型示范带动,推动深入开展。根据肥城实际,我们培植阿斯德、精制盐厂、石横特钢、石横电厂、米山水泥等企业作为试点加以重点扶持,以最低的资源投入,达到了最高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实现了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创造并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如市精制盐厂,为实现含盐废水全部收集利用,投资260万元建起了一座大型水处理喷淋池,把蒸发制盐后的所有水经降温处理后,通过双向管排回矿区,年节约自来水10多万立方,直接创出效益30万元。另外,锅炉除尘废水经沉淀处理后重新利用;每年生产的10多万方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渣,全部销往建材厂用来生产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等绿色环保建材;副产物石膏经沉淀提取后硫酸钙的含量高达80%,用于水泥生产企业做添加剂。该企业2003年率先通过了省清洁生产认证中心和省环保局审核,成为盐业系统首家“省级环境友好企业”。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系统综合节能项目列入了全省“三个节能100”(100项重大节能技术、100项重大节能装备和100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项目实施后年可减排废气近亿立方,节约标煤1.76万吨,系统生产能力提高30%。特钢公司与焦化厂以煤气“联姻”、石横电厂的粉煤灰治理、肥城矿业集团的矸石山综合利用等等,也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例子。正是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循环”当头的理念渗透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各企业开始意识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断通过技术设备的改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产品链”小循环,到让“错位”的“归位”、从集成到共享,竞相踏上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五)实施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企业,企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在技术创新。高度重视科技技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作用,尤其是重点加大了对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每年技改投入都在20亿元以上,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40多项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线20余条,淘汰落后工艺设备

400余台套,全面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主要节能指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7家、泰安市级8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63个。阿斯德公司坚持科技兴企,初步建立起了多种高新技术化工产品齐头并进的合成氨—碳—化学的氨—碳循环产业链,基本摆脱了传统氨肥企业“煤气—氮肥”的单一生产发展模式,不仅形成了多种产品共生互补的格局,而且废水、废渣、废气利用率分别达到了95%、100%和98%,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领先地位。尤其是对引进的美国甲酸生产工艺装置进行了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酸生产工艺,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投资1.5亿元新上的4万吨甲酸扩能项目投产后产量达到1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吨成本降低200元,煤气利用率95%,基本达到废弃物零排放。通过国家标准委审核后,该公司甲酸生产标准将成为国家标准。金塔机械公司先后取得了酒精生产装置9项技术创新成果,“常压酒精蒸馏塔”性能指标被定为国家标准,综合节能率比同类产品高21个百分点。瑞泰公司狠抓技术创新、技改投入,使工艺流程更短、更快,产品成本降到同行业最低。投资2.1亿元的1.5万吨纤维素生产线9月份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纤维素基地。节能节水指标的降低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行质量,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健康科学发展。

二、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发展得益并赖于丰富的资源,但当前也面临着资源“瓶颈”的制约和产业升级的压力。一方面,人均资源占有量小,资源消耗与日俱增,人均水资源是全国人均占有水平的14.9%(是全省的60%);支撑肥城近半个世纪发展的煤炭储量越来越少,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以能源重化为特征的肥城工业,在生产方式转变上受到诸多限制,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据2005年底统计数字,我们的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98吨标煤和3.74吨标煤,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2.3%和44.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4.7%和73.9%。此外,企业整体装备水平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还较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社会认同度和企业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考核奖惩、政策激励等措施需进一步探索、规范和完善。根据我市节能减排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压力很大,必须走依靠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总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调度考核,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促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节能减排情况的调度、督促和检查,继续完善能耗公报制度,分析能耗升降因素,预测能源消耗趋势。充分发挥节能监测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使能源基础管理和基础设备管理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

(二)开展宣传培训,以典型带动促进节能减排。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宣传创建节约型社会、节能减排等法律法规和典型经验。重点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节能业务知识培训。引导企业节约型文化建设。

(三)管好存量,重点突破。牢固树立“一个理念”,突出抓好“两大重点”,切实做到“三个结合”。即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把循环经济贯穿到节能减排工作全过程;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上实现突破;坚持把节能减排与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和优化发展布局相结合,以发展带动节能减排。以实施“458”工程为抓手,加大节能减排基础性管理力度,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工业节能全面开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管住增量,做好减量。实施“项目准入制度”,管住增量。要加大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项目的引进力度,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入驻。各乡镇、部门、开发区和各企业在招商引资中,要将项目万元增加值(产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从源头上把住能耗大、附加值低项目的落地关。淘汰高耗能劣势企业,做好减量。

(五)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抓紧健全节能工作责任制,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等指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http:///14/1418/141801/news/20101125/090951.asp

6、http://baike.baidu.com/view/981515.htm

7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kankun/content-2/detail_2010_12/10/3439763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