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赵向军吕同斌胡进
摘要。文章根据近年来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的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注意发挥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专业建设、发挥院校示范作用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有机统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为社会服务里取得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根据学校的基本条件和产业、行业、区域特点,围绕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典型项目包括:与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徽江淮工程咨询服务公司”,与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合作共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加工车间实训基地;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基建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工程监理机构。这些项目的实施均借助了我院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投入少,见效快,社会服务效益明显。
二、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
毋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
1.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2.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三、发挥好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作用发挥的关系。
我院是全国百所高职示范建设院校之一,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我们对于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发挥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是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示范作用,包括引领、带动、辐射、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广义上理解,属于社会服务;带动一般院校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是更大效益的社会服务。
基于上述认识,我院十分重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帮助兄弟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它们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发挥优势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我院水利类、土建类专业的优势,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安装工程、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为主,利用暑假面向省内院校和全国水利院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使他们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咨询、实用技术培训、鉴定等社会服务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受训教师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教育理念有所更新,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成为各自院校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二是构建网络,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根据地缘和业缘关系,我院与15所省内专业结构相似的院校和省外水利类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协议,承担对本地区和水利行业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主要通过对其教师和干部培训、互派干部挂职学习或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院校分享建设成果,在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一批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搭建广阔舞台。我院利用多年来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我省高职教育的第一家职教集团——江淮(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目前50余家省内外高职、中职院校、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加盟集团,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搭建了舞台。通过集团内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获得院校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院校教师获得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
总之,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关系,将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6(8).
第二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严新英
摘要。文章根据三年多来在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的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注意发挥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专业建设、发挥院校示范作用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有机统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根据学院的基本条件和产业、行业、区域特点,围绕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地区纺织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纺织机电、机械加工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
二、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
毋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
1.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2.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三、发挥好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作用发挥的关系。
我院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我们对于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发挥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是自治区示范建设院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示范作用,包括引领、带动、辐射、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广义上理解,属于社会服务;带动一般院校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是更大效益的社会服务。
基于上述认识,我院十分重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发挥优势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我院机电类、纺织类专业的优势,以纺织机电技术、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机电技术等专业为主,利用假期面向地区各县市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创造有力基础。二是构建网络,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根据地缘和业缘关系,我院与浙江纺织技术学院签订了对口支援,承担对本地区和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主要通过对其教师和干部培训、互派干部挂职学习或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院校分享建设成果,在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一批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搭建广阔舞台。我院利用多年来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高职教育的第一家职教集团——阿克苏职业教育集团,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搭建了舞台。通过集团内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获得院校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院校教师获得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
总之,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关系,将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6(8).
第三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之实践与收获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应以高等院校的作为是否符合社会的期望来衡量”。高等院校应满足社会需求与期望,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义》中指出,“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这是对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要求和职能定位。
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基本职能之一。高等学校服务于社会,不只是通过培养人才这一个渠道,还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人才资源、科研实力和实验实训物质资源,直接服务于社会,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开展各项服务于社会公众的有益事业。同时,与普通教育相比,高等职业院校因其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对应性强,与各类职业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在社会服务方面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具得天独厚的优势。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为核心任务,同时应加强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事业,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新建的高等职业院校,始终把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领导层到广大教师,在高职院校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理念上达成共识,组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组织机构,培育和提升社会服务的人才素质,稳步推进社会服务诸个建设项目,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高校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经验。
1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践进程
1.1院校社会服务的师资力量建设
人力资源是开展社会服务的关键因素和根本动力。我院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打造和提升学院社会服务的人力资源,在各系、各专业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我们的教师上得了讲坛下得了基层,能够全面适应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项工作。同时我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增强教职员工在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内在实力。例如我院组织教学实训管理干部和教师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进行管理理念、管理创新和科学管理等高校管理的培训活动,组织医学分院护理专业骨干教师赴香港进行医疗管理及临床治疗培训学习。我院多年定期举办“宝职院大讲坛”,邀请多位国内知名学术专家、职教培训专家举行学术报告会和职业培训会,并邀请各县区职教中心与会。
1.2院校社会服务物资硬件建设
实验、培训基地及相关设备,是学院开展社会服务所依托的平台和物质保障。在实施和推进学院社会服务工作中,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物质硬件建设。
根据《宝鸡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7-2011年)》关于“依托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的规划目标,学院成立了多个部门参与的“综合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社会化服务的培训实验实习基地。2013年我院护理、机械加工、会计电算化、康复四个专业综合性实训实习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了陕西省省级示范基地验收,又通过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形成学院相关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基本硬件支持和保障。结合我院专业对应的职业(行业),组建了医疗、机械电子、农业生物技术、会计、物流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直接服务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技术鉴定和人才培养评定需要。
1.3院校社会服务组织机构建设
高等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实施,必须有顺畅的服务渠道和有效的服务平台。
我院提出“一个集团,两个基地,三个中心”的社会服务组织建设行动规划。在市政府指导协调下成立了“宝鸡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了两个基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综合实习实训基地”;三个中心:“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职业教育技术咨询与研发中心”,“校企(行)合作交流中心”。横向示范引领,来实现宽领域、跨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格局。利用“宝鸡职业教育集团”的人才和物质资源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施纵向“以市带县”指导服务,横向示范引领对口支援交流,带动宝鸡12个职教中心和相关职教机构,辐射关天经济区及周边区域,通过开展职教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对口支援交流、技术推广与服务、校企行深度合作等,不断拓宽社会服务途径,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效益。
2社会服务建设的工作进程与成效
具体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在与地方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合作、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测试鉴定方面。几年来在工业企业、农业、教育科研、医药医疗卫生、人事劳动、会计金融,民政社区服务进行各类技能鉴定近十万人次。多次承担宝鸡地区财政系统培训、司法机关法律培训、执业资格和职称评定考试、无纸化执业考试。多年来承担了宝鸡市公务员招考、国有事业单位招考、乡村与城市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招考等各类大量繁重的社会招考工作。而且学院同宝鸡地区九个县区职教中心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每年对口支持1-2所县区职教中心和一所社会力量办学单位。
②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上海大众汽车、中锐汽车集团成都基地、陕汽集团、第三陆军医院等300余家企业、医院建立了顶岗实习合作关系。为宝鸡石油机械厂、陕西民爆集团、华山车辆厂、关山草原旅游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职工岗前培训。与上海大众、中锐集团、陕汽集团等企业互派技术人员、学生定向培养合同就业。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注重工作联动,形成合力,提高实效。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校外兼职教师、职业发展导师应加强联系与互动,建立全方位、互动式的学生培养教育模式。
(5)树立典型,加强经验交流与推广。对于专业指导教师工作成绩显著、表现优秀的先进个人要予以表彰,他们好的做法要及时予以借鉴和推广。
(6)为专业指导教师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工作时间上的保障。教师的教学任务过多,必然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指导工作,因此担任专业指导教师的专任教师在教学任务安排上应适量。二是工作场地等硬件保障。相关部门应为专任教师开展工作提供教室、实训室、实训器材、设备等应有的保障,完善和优化管理流程。另外,还要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经费、住宿、车辆使用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