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及防治
摘要。通过对城市交通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等进行分析,从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及接受者三方面出发,提出了防治交通噪声污染的相关措施,以减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方法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量迅速增加。交通噪声污染对道路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剧和扩大。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道路沿线特别是交通主干道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据调查:噪声会对人的心理和机体同时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噪声能损害儿童的大脑,长期处在噪声环境里的儿童,其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里的儿童大约低20%;对妇女来说,噪声会对排卵机能有不良影响,还可能使胎儿产生畸形发育。因此,为了适应交通的快速发展,控制和减少交通噪声真的是当务之急。
1国内各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
城市道路交通的噪声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和公众所关注的热点。在众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环境调查中,噪声污染均有“不俗表现”。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北京市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调查结果。道路两侧民用住宅、学校和医院平均受交通噪声污染率达89.1%。受北京市环保局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历时一年时间,对本市五环路内的518条次干路以上公路两侧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民用住宅、学校和医院)进行了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调查。调查道路长度1054公里,其中,民用住宅6291座、学校291座和医院48座。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等级道路两侧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受交通噪声污染程度不同。高速路两侧的建筑受污染程度最重,100%受到交通噪声污染。
在广州市,交通噪声被市民视为最严重污染之一。据了解,目前广州机动车辆已达130万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50万人生活在高噪声(61~71分贝)环境中。自开通110联网投诉环保问题后,市环保局接到的投诉每年多达5300件,其中,噪声问题投诉超过40%。整治噪声已成为市民的迫切要求。
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来源
1)机动车辆。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产生的噪声主要由动力噪声和轮胎噪声两部分组成。非机动车辆。2)非机动车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刹车声,据监测,它能使声值提高至少5db(a)以上。
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
1)听力损伤。噪声对听力的影响是认识最早的一种影响。
2)对视觉及睡眠的影响。在噪声作用下会引起视觉分析器官功能下降,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130db(a)以上的强烈噪声会引起眼振颤及眩晕。人在睡眠时受到噪声干扰会导致失眠或多梦,熟睡时间缩短,使人惊醒等。3)对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在噪声环境下生活,会导致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中枢神经功能性障碍。同时噪声还会引起人交感神经紧张,引起心跳过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症状。另外,由于噪声的掩蔽效应,往往使人心情烦躁、易怒、易激动、不易察觉危险信号,从而容易出现事故。4)对交谈、通讯、思维的干扰。噪声对人的语言信息具有掩蔽性,当噪声低于谈话声级时谈话才能正常进行。当我们用电话通讯时,在低于50db(a)的噪声环境下通话清晰可辨,高于60db(a)时通话受阻。5)对物质结构的影响。强噪声声源振动,常使金属疲劳而遭到破坏,尤其是精密仪表、仪器。当噪声级超过140db(a)时,强烈的噪声对轻型建筑物开始起破坏作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站进行的一项万人调查2770人参加)显示,98.8%的人正在经受噪声困扰,仅1.2%的“没有”噪声困扰。调查显示,噪声污染带来的困扰有:心情躁(74.8%),影响工作、学习(61.9%),睡不踏实甚至失眠1.6%),对听力造成影响(28.6%),引发其他病症(13.2%)等。
有关专家认为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噪音的恶性刺激,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
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1}4城市交通噪声的控制方法
4.1噪声源的控制
4.1.1改进汽车动力机械设计
产生汽车车辆噪声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动力、械传动、电磁三方面。从结构上可分为发动机(燃噪声)、底盘噪声(传动系噪声、各部件的连接配合起的噪声)、电器设备噪声(冷却风扇噪声、汽车发机噪声)、车身噪声(车身结构、造型及附件的安装合理引起的噪声)的母国。其中发动机噪声占汽车声的112以上,包括进气噪声和本体噪声(如发动振动,配气轴的转动,进、排气门开关等引起的噪声等。因此发动机的减振、降噪成为汽车噪声控制关键。1)降低发动机本体噪声,降低进气噪声,进气噪声是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之一,系发动机的空气动力噪声,随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增强。2)降低底盘噪声,即排气系噪声和传动系噪声3)降低电器设备噪声,即冷却风扇噪声和汽车电动机噪声4)降低车身噪声,车身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噪声,随着车速的提高会越来越大。因此,改善车身噪声的措施主要是:对车身进行流线型设计,实现光滑过渡;在车身与车架之间采用
弹性元件连接;进行室内软化,如在顶棚及车身内蒙皮间使用吸声材料等。[2]4.1.2修建降噪路面
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透水或沥青面。它是在普通的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常在15%~25%间,有的甚至高达30%。一般来说,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db~3db。目前,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两种混凝土,第一种可称为空隙型混凝土,第二种可称为细槽型混凝土。空隙型混凝土利用的原理和开孔型沥青相似,也是利用微小的孔隙。混凝土表面之所以能生成孔隙,是因为在生产混凝土时去掉了一定的成分,没有使用颗粒大小在0mm~4mm之间的砂子和粉尘,而是由小石子组成,而石子和石子之有许多空隙。沥青里含有的强胶粘剂,用来粘结石子,但也会使灰尘和脏物被牢牢地粘在上面。而空隙型混凝土没有胶粘剂的问题,也许它的使用期限会比开孔型沥青更长。另一种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水泥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先做出普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然后再用刷子刷其表面,把上面的添加物刷掉。在这样的处理之后,便会出现一个平整的路面,没有明显的上下起伏或者是坑坑洼洼。随后,修路工人
【3】
再在这样的表面上纵向铣出一道道细槽。
4.1.3运用交通管制措施
大中城市要建设环城道路,减少穿越市中心的车辆,可以减少城市闹区的车流密度。对需要安静的区域应限制通行车辆的类型如大中型载货车,也可采用限制通行时间,允许在不影响学习或生活的时间通行。为了减少交通密度,还可控制在用车的总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型机动车的使用。用控制交通流密度的方法来降低交通噪声的效果有时是有限的,当车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车流量,交通噪声的峰值基本不变。因此,限速和限制超车是很必要的。在需要安静的地区设置限速或者禁止超车标志,可以有效地降低交通噪声。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间的隔离设施,通过减少混合交通可以减少由于车辆频繁停车、加速、制动所产生的噪声。在平面交叉路口实行环行交叉或采用最佳的交通信号自动控制,保证车辆匀速行驶,减少机动车的停车、启动、加速的次数,对降低交通噪声能产生一定的作用。
4.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4.2.1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在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态效益明显。局限性是:占地较多,早期降噪效果不显著。
4.2.2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音,据测试采用声屏障降噪效果可达10db以上。声屏障按其降噪方式可分为:吸收型、反射型、吸收-反射复合型。由于声屏障的类型各异,所以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选用声屏障时,应根据受声点的敏感程度、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来合理选择适用的声屏障类型。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土地,降噪效果比较明显。局限性是:长距离的声屏障使行车有压抑及单调的感觉,造价较高,如使用透明材料,又易发生眩目和反光现象,同时还要经常清洗。
4.3保护接受者
4.3.1加强车辆管理的主要措施
1)要求车辆的使用单位及个人定期检查和检修车辆,对噪声严重超标的车辆应限期治理,车辆的年检应增加噪声检测项目2)机动车使用警报器,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方可使用。3)拖拉机禁止经营性运输,不准驶入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市区。
4.3.2合理确定建设布局
1)应当根据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屏障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2)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对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采用设置吸声墙面、隔声门、窗,实行立体绿化,或使临街建筑物为商店、楼亭等,尽可能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3)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在新建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时,建设部门必须实现对该区域的环境噪声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噪声的措施,以保证建筑物建成后达到环境噪声的标准。[4]
5结束语
由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噪声污染这一世界性四大环境公害之一,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从国外公路建设发展的规律来看,当路网建设形成规模后,投入于环保治理的资金将逐渐增大。后期治理的费用是巨大的,因此,防治交通噪声污染不能仅仅只靠亡羊补牢,我们必须在初始建设时,就应该把噪声污染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去审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任何一种降噪方式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中也各有各的特点,所以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环保建设,根据工程实际,对降噪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在多方案比选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安静的生活环境,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政府对交通噪声的不断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重新找回“静谧”的城市。
第二篇: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交通噪声声源流动、声级高、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严重扰乱了城乡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街道、马路使原来偏僻、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及特性
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车辆自身噪声和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车辆运行噪声包括轮胎噪声及鸣笛噪声。以上占主要支配地位的噪声为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排气噪声和鸣笛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是一种60~80db的中等强度的随机非稳态噪声,并与道路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车速、道路状况等密切相关,具有如下特性:
(1)道路交通噪声具有不确定性。它与道路坡度、路面粗糙度、路段位置等有关。如道路坡度越大,发动机负荷越增加,噪声越高,越接近交叉口噪声越高。即使对于同一地点来说,在不同的时刻其噪声声级也是变化的。
(2)道路交通噪声的分布与道路网相一致。主要影响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及其建筑物。
(3)道路交通噪声与道路交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车流量与噪声的关系其总趋势是随车流量的增加,噪声增大。
(4)振动噪声主要是指由胎面和胎侧振动引起的噪声。
轮胎/路面噪声的大小与轮胎花纹构造、路面构造深度特性及车速有关,且主要取决于车速,其强度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中型汽车,当车速大于60km/h时,轮胎噪声就成为汽车所产生噪声的主要成分。小轿车发动机的静音设计均较好,所以其轮胎/路面噪声是主要噪声源。
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对策2.1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改造城市道路路面,选用低噪声路面对于降低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非常有效。据调查,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
113db。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可降噪2~8db。
2.2合理设计、改造和使用车辆
按低噪声标准进行车辆设计改造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如。采用高效率排气消音器,采用发动机隔声罩;采用自动变速器等适当措施进行控制等。当然,研制开发超低噪声的新型环保车辆,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也是我们的目标。
2.3运用交通管制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来组织交通,使道路上的车辆快捷、顺畅的行驶,从而进一步降低交通噪声。如:进入城区禁止呜喇叭;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进入城区和禁止驶入医院、学校、休憩性公园等噪声敏感地带:对于通往大、中型铁路货场、中心仓库,商业中心等的货运汽车,应按规定允许通行的路线行驶;调整和优化交通信号配时,使交通流顺畅通过交叉口;在机动车车流密度较高的路网上,采用路口信号灯的协调控制技术,使尽可能多的路口能够保证机动车平顺地通过,以减少减速——怠速——起动——加速或减速——加速发生的机率;另外,在车辆管理上,可以考虑在年检中增加定置噪声的检测。
2.3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在城市道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声屏障是一个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重要设旋,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道路200m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一个合理的声屏障可以对处于声影区的受声点降噪5-15db。但声屏障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声屏障要起作用必须有足够高和长来挡住道路的声源,这样会破坏城市景观。
2.4在道路与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
有关资料表明,高度高过视线4.5m以上的稠密树林,其深入30m可降噪5db,深入60m可降噪10db,树林的最大降噪值可达10db。但对于城市道路,由于空间的限制,种植林带不符合实际,可以种植密集的松柏、侧柏等绿色长廊把机动车道与步行道隔离,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间再配以乔、灌木和草地等与道路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据研究,稠密绿篱的全频带噪声级降低量的平均值为0.25~0.35db/m,草地为0.1db/m2。
2.5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
2因为噪声强度自声源开始随距离衰减,所以增加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影响。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调整城市主要干道,增大道路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2.6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
通过对敏感建筑物采取一定的措施,也能达到降噪目的。如对主干道临街建筑安装防声窗等都有明显的降噪效果,研究证明可以降低噪声4~6db。但这些措施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3、结语
文中简要论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特性、预测评价后,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源、噪声传播、受声点三方面提出了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防治对策。最后,为了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初步构建了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系统的框架,为下一步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尽管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降噪,但每种降噪措施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减少道路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措施或几种措施并用。
第三篇。城市噪声污染控制防治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的进步,中国环境面临着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其中噪声污染无形、无色和无味,对人类的危害具有潜藏性,因此往往被人们忽略,以至中国近几年来城市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在这个情况下,噪声污染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一、城市噪声污染源头
根据来源分类,城市噪声主要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生活噪声、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其中交通噪声污染是城市噪声污染的关键[1]。生活噪声
生活噪声具有声源密度大、噪声升级高和污染面广等特点。是人们在从事商业、娱乐业、服务业和宣传活动是所产生的噪声。尤其是餐馆、网吧、游戏厅、超市和ktv等都是生活噪声的主要来源。此外,高层建筑的发电设备也是一大噪声来源。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主要是在工业生产中由生产加工的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根据调查这些噪声基本都在60db以上,甚至一些大型设备的噪声能达到100db以上,如球磨机、鼓风机和水泵等。电厂排气放空作业的噪声能达到130db以上。交通噪声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道路进入大规模建设热潮。至2002年末,全国拥有城市道路长19.1万km,道路面积27.7亿m2,城市人均道路面积7.9m2,是1980年的2.8倍[2]。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依然严峻。1995年,我国大中型城市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超标的城市达71.4%,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2002年全国仍有22.1%的城市道路处于中度至严重污染水平,其中严重污染占4.9%。交通中,汽车运行机械运转、鸣笛、刹车等构成了噪声;火车车轮与轨道摩擦和碰撞是铁路噪声的主要成因;轻轨和航空的噪声则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施工噪声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到处都在施工。现代建筑多使用施工机械。一些开发商为加快工程进度,使机械设备24h小时连续不断施工,在夜间施工成为了常态。这些施工噪声使靠近施工地的人饱受折磨,这些噪声干扰了人们正常的作息。
二、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降低工作效率
研究表明,当环境声音超过85db时,人体的烦躁感更强烈,人们因此无法集中精神工作。噪声降低了人们工作效率。影响睡眠
噪声会使人体大脑兴奋,使人无法入睡,导致大脑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不足。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导致人产生耳鸣、失眠、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症状。
损坏听力系统
强噪声环境会损坏人们的听力系统,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会使人们逐渐丧失听力。医学表明,儿童尤其是婴儿对噪声十分敏感,更容易遭受噪声的猛烈刺激而损失。损害心血管
噪声环境会引起心跳加速,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造成血压升高,易引发心机梗塞,由此增加高血压、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干扰人们的精神系统,使人们的内分泌失调
当长期处于噪声污染中,人们会出现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等症状。甚至有人因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自杀。
三、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声屏降噪技术
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设置的由密实构成的声学障板,称为声屏障。声波传播遇到声屏障时,产生反射、透射和衍射等现象。声屏障的作用就是阻止直达声传播、隔离透射声、明显削弱绕过屏障边缘的衍射声。目前,声屏障降噪技术的主要类型包括:顶部折板式、吸声混凝土、透明板、微穿孔吸声板等材料构成的直立式声屏障。
经过科学设计的声屏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根据声屏障使用情况,噪声控制工程学会总结出以下一些经验:
(1)声屏障降噪一般对两侧低层建筑效果明显,对高层建筑效果较差;小尺寸声源效果较好,对大尺寸声源效果较差。高度在6m左右的声屏障对
六、七层以上住宅降噪效果较差。其次,声屏障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城市景观效果。最后,材料和结构强度、防火性能、维护管理等因素也要注意。
(2)为使声屏障的设计和制造更科学、实用和经济,应有专业人员参与并按标准方法进行设计和策略标准。声屏障材料选用应取决于声屏障的设计降噪指标。临街建筑噪声防治技术
环境噪声通过外墙传入室内,外墙墙体的隔声量通常是足够的,但外墙的门和窗是薄弱环节。采用隔声量较好的门窗,是临街建筑噪声防护的重要措施。即通风隔声窗。通风隔声窗是国内近年新开发的环保产品,其降噪效果明显、造型美观简洁。此外,也可在临街建筑的外部结构采取措施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如在住宅临街一侧设置封闭阳台、外廊等。
低噪声路面噪声控制技术
采用低噪声路面是控制轮胎-路面噪声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内常用沥青路面表面层的噪声在80-90db(a)[2];采用多孔隙结构、小粒径的沥青混凝土减噪路面,可减少噪声3-8db(a)[2]
。
低噪声路面适用于城市所有快速、高速路桥路面。具有行车平稳,噪音低,抗滑性能好,安全,易于道路养护等优点。但存在路面造价和养护费用较高。
凹槽路面降噪技术
凹槽路段主要利用声影区效应,减小对两侧敏感点的噪声影响。然而同时,声波绕射和反射在槽内形成复杂声场,产生混响,亦会对道路两侧敏感点产生不利的噪声影响。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凹槽路面地段对道路两侧建筑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16m以下的楼层比无凹槽时降低了6db(a),16m高处比无凹槽时降低了2db(a)[1]。
适用于车流量、宽阔、人流较少的城市快速、高速道路。能有效疏通交通,对两侧敏感建筑的低层(16m以下的楼层)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但是,槽内声波反射产生混响对道路两侧敏感建筑高层产生不利噪声影响,且成本高。绿化降噪技术
城市道路绿化在规划设计时就须充分重视绿化的减噪效益,同时兼顾道路绿化
的使用功能、景观效果等,合理配置减噪效果好、景观优美的园林绿化。
植物本身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声吸收效应,尤其对高频噪声吸收效果较好。绿化降噪的主要机理是利用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减少声波的能量,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绿化降噪技术适用于市郊快速、高速道路、轨道两侧较宽阔的环境,在城市中心地带可将城市绿化与各种声屏障结合构筑符合“生态声屏障”。绿化降噪对高频噪声吸收效果好,但它占地面积大,
需要足够宽度才能产生明显的降噪效果。且造价和养护费用较高。
四、结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噪声污染更是成为不断地困扰着更多人的问题。在很多发达国家,一个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治理成为衡量这个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城市建设以及噪声控制技术等方面结合而找出一条确实可行的对策。
参考文献:[1]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刘军民.城市交通噪声综合防治[j].交通与社会,2000,(3):33~36.[2]王素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途径探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2).32~33.
[3]洪宗辉.潘仲麟.环境噪声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杨冬梅.如何防止噪声的危害.科技信息.1997.26(7)[5]魏铭言.电梯噪音不能忍.环球时报·生命周刊,2005-11-29(5).[6]肖全华.李舒才.谭亮英.噪声对人类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国职业医学.2001.28(3):42-44.[7]谭复兴.胡生.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城市轨道交通研.1998(4)[8]卜建清.减少铁路噪声与振动影响的方法.2001[9]张开冉.李国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模糊评价.中国公路学报.2003(4)[10]柴涛.噪声对人类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国职业医学.2004.34(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