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市市区交通拥堵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上升很快,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现象已呈现出由点及面、由局部向大范围蔓延的特征。武汉自古被称为“九省通衢”,其交通枢纽的作用可见一斑。然而,由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武汉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交通拥堵现象已经辐射至城区各个地方。通过对武汉市市区交通拥堵问题的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对武汉交通发展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探讨了武汉市市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最后,报告提出了武汉市市区交通拥堵的解决措施,包括完善路网系统、调整交通结构、实行收费制度、提高公民意识等主要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武汉市市区交通拥堵对策
一、武汉市市区交通现状
武汉现拥有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等七个城区,而其中的中心城区当属集商务以及购物中心于一体的地段。例如:武昌鲁巷购物中心、广埠屯电子产品集中地、街道口商业中心等,这些路段的交通特点普遍表现为人流量大,车流量大,交通拥堵严重。调查显示,武汉人平均每天要出行2.4次,每次出行平均耗时33分钟,比1998年的31分钟增加了2分钟,居民每天平均用于交通的时间约为77分钟,较1998年的62分钟增加了15分钟;同时通过调查可知,对于平时上班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时,48.2%的人首选公交、地铁,
27.7%的人使用私家车或单位公车,
21.0%的人选择步行,
17.3%的人选择自行车.根据《2009年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随着市内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道路交通负荷加重、拥堵范围不断扩大,城区高峰时间段机动车流量大于5000辆的路口达27处,超过7000辆的路口已达28处,每天的过江车辆达27万辆,较2008年增长了8.8%,过汉江交通流量则较2008年增长了8.2%,达到每天30.3万辆。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从1998年到2009年,11年的时间里,武汉市的私家车数量增长了近40倍。尽管武汉市新修了道路,但相对于快速膨胀的私家车数量而言,收效甚微,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无法起到显著作用。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虽然买车的人数增多了,但人们的出行速度却下降了。
二、武汉市市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一)城市交通用地规划和生产布局不合理
对于武汉市的城区交通来说,有些地方的交通用地规划和生产布局尚不合理。武汉横跨长江、汉江,两江分隔,三镇对立。然而过江通道有限,公交车的路线设置不合理,交通尚未形成交错纵横的道路网络;其次,次干道的分流缓冲功能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某些地方的交通用地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未能充分考虑到群众的真正需求,在某一程度上导致了交通设施的利用率低甚至荒废,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作用和使用价值,也起不到缓解交通拥堵、达到利民便民的作用。如:鲁磨路的天桥设置,未做好合理规划,广泛采纳民众意见,无法真正了解到民众的需求,导致天桥几乎荒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将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在未来规划中,我们可以在对城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创造均衡、配套的社区发展模式,合理开辟一些副中心,分散中心区的部分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改造城市交通流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从根源上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在已建成区域,我们可以推行“退居进商”的政策,鼓励人口和制造业活动向郊区扩散。同时,要加强对武汉周边卫星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其工作和居住环境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疏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工商业的活动,缓解其过度拥挤的状况。而在城市交通枢纽如火车站以及主要交通干道交汇处发展一些集办公、购物和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设施使之成为次级办公中心从而缓解市中心的压力。这样,城市居民可以居住远郊区及卫星城镇,并通过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到单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