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配强一个班子,巩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一支素质过硬、战斗力强的基层领导班子。近年来,该乡通过实施“堡垒工程”,创新基层干部选拔作用机制,实行“两推一选”、竞聘上岗、机关干部下派、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队任职等办法,推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着力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动农民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带”型优秀人才选进农村基层领导班子。通过市乡党校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增强了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推行村务、财务民主监督,村级决策、财务开支全程公开,建立乡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规范了村干部行为,促进了村干部健康成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探索三项机制,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水平。一是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为了使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更大成效,该乡从党员例会开始抓起,改变了以往较为单一的说教教育管理模式,辅以考察、观摩等形式,使他们开阔视野、活跃思想、增强紧迫感,更好的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发家致富;健全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全乡6名流动党员的管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主动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党员分级管理,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进一步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与推动者。二是民主议事机制。全面推行“民主议事卡制度”,凡是村两委班子决定要开展的村级建设,必须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发放“民主义事卡”的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每项举措都能符合农民意愿。三是支部+协会+农户机制。即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既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又要坚持党管协会,党支部为协会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党组织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
四、增强四种意识,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责任。一是服从大局意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服从党委、党支部的领导、安排,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团结协作意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团结一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促进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三是为农服务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四是创新发展意识。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吸取先进典型经验,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在创新中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增强四种意识,强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
五、实现五个到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一是党组织作用发挥到位。通过加强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与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核心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到位。通过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载体活动,使农村党员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在农业生产、生活中更好的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应有的先进性;三是农村组织化程度到位。通过建好农村经纪人队伍和探索“支部+协会+农户”的新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民主监督、管理、决策到位。通过推行“民主议事卡”制度,充分扩大基层民主,鼓励每一名群众参与、监督村级事务的决策,保证他们的参政议政权利,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五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位。通过“强班子、带队伍、建机制”,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也只有在班子的领导下、党员的带动下、各项机制的规范下,才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