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研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公路建设及运营所造成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当前,公路建设者所关注的重点仍是具体工程指标,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及景观建设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路生态环境问题,美国于1965年制定了《公路美化规定》,要求新建公路必须对两侧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建设;日本于1965年颁布了《日本干线公路环境保护法规》;瑞典国家公路局在公路规划与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建成运营的管理与养护阶段,都要求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使公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而在我国,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则是近几年才被引起重视的新问题,所以如何提升我国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方面,仍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出现高填深挖的情况,一条公路越长,通过地区的生态系统越复杂,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破坏程度就越大。如植被破坏、通道阻隔、生境隔离、改变自然群落演替方向、个别珍稀濒危植物受损、外来种和林业病虫害侵入等。修筑路基产生裸露坡面或不稳定边坡通常路基建设或开挖路堑或修筑路堤,需要挖土填方。因此,许多路基边坡为裸露坡面,或为堆积边坡,这些人为裸露坡面或堆积边坡,造成地质不稳定。挖方取土对土地造成毁灭性破坏由于大量挖方取土进行路基填方,局部土地受到大规模的机械开挖、翻动和取土,岩土层受到移动、变形,改变了原有土体的自然结构,土壤植被系统几乎遭到毁灭性破坏。
临时设施及活动场所破坏地表自然生态系统施工设备及材料堆放场、弃渣场、工棚、临时加工场、仓库、便道、施工单位临时驻地等施工用地因压实、分隔、挖损或践踏等,表土层与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地表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噪声污染公路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种类较多,如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风钻等;桥梁施工时有柴油打桩机、卷扬机等;公路面层施工时有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振动棒等。这些噪声对施工场地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村庄、学校等敏感点产生相当的噪声污染。公路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行车噪音和振动我国人口众多,公路沿线的村庄和居民较多,公路街道化的趋势发展很快。公路上行车噪音和振动对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日益加重,现已出现了不少居民因公路运营车辆噪音问题与交通部门打官司的情况。公路沿线尾气污染公路运营阶段,汽车排放大量尾气,在公路两侧形成一条由co、nox、pb、zn等形成的污染带。研究表明,日交通量12000量以上的高等级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不宜种植农作物和发展林果业,更应杜绝蔬菜和食茎作物,以降低污染物对人类的影响。路面光反射与光污染公路运营阶段,光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行车对司乘人眼反射刺激,二是夜间对周围环境的光污染,三是路面对强烈日光的反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同时做好公路生态绿化施工。必须结合公路特点,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植物在水土保持、保护路堤和边坡、净化空气、防尘、降噪、改善公路范围生态环境和交通安全方面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组织公路绿化施工。运营阶段公路运营期间,汽车是主要的污染源。由汽车产生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废气污染、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为此,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如:禁止噪声超标车辆上路,公路穿越医院、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时,修筑隔音墙等降噪设施,定期检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禁止超标车辆上路行驶,以经济手段鼓励使用无铅汽油,制定严密的危险品运输规程。此外,虽然基本的生态防护措施已在施工期完成,但由于时间变迁、气候影响等原因,仍可能出现滑坡、边坡滑塌、水土流失等灾害。因此,运营期间还必须对沿线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此同时,公路运营阶段还应重视再生利用路面建设与改建工程的废渣弃料。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我国面临着改建路面工程废渣和弃料巨大的环境压力。沥青材料用作路面时,它对明排水与地下水均造成污染,特别是沥青路面上挖除或铣刨下的废料,污染更为严重,不可随意丢弃,应有序集中堆放并掩埋,待数量足够时,再生利用。从而达到有效保护河流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的目的。
在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存质量的今天,建生态公路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代表着和谐公路建设的发展方向。生态公路理念为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展示了一个新的视角。生态公路与公路生态环境建设重在实践,公路建设如何实现与环境的有机统一,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