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持续发展对林业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和民众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林业具有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双重属性。从横向上看我国的林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西南和东北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而西北则是大片的荒漠戈壁滩,东南部由于城市化水平高,大多为城市用地,林地极少;从纵向上看,近年来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增高,但是林业生态化整体效果不明显。综上,我国林业发展形势严峻,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国家领导说。“金山银山比不上绿水青山”,可见林业对我国的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频频被提及,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它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森林资源的锐减、林业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我们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包括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概述
1.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定义为:“能满处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的需要造成威胁”,这两个概念。科学发展观下可持续发展有三大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同时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1]。林业便是属于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我们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恶劣又将影响人类的发展,这便是可持续性发展提出的意义。
1.2林业的定义。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主要部门,是国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
1.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我国林业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发展初期,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大量采木、伐木,但是这一时期严重破坏了植被覆盖率,也是造成了后续诸多环境问题。探索时期,我国确立了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地的改革措施来恢复林业,虽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第三阶段,随着国际林业环保的呼吁,确立了林业生态经济,在保护林业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经济,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2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林业发展困难重重。近年来我国大力的推进发展人工次生林,虽然有些效果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为破坏次生林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为林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国土面积广阔,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加之大量的荒地、盐碱地,实际上用于林业的土地少之又少,导致林业拓展空间受到限制。原始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天然次生力和人工林虽然占较大的比重,但是密林地不多,多为单一树种,森林储备量不高,木材供应不足延滞林业经济发展。
2.2林业发展科技含量不高。据调查显示我国当前投入在林业方面的科技比重,严重低于国际水平,无论是政府的政策、经济方面还是科技与科研人员的投入方面远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和人均比重。这就导致我国林业在品种、嫁接、混合上跟不上国际标准,产品的生产与开发始终处于初级阶段。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林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合理性。
2.3林业信息共享、网络覆盖不够成熟。一直以来林业的信息管理建设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即便现今互联网如此发达,我国与西方的差异仍然巨大。林业信息存在封闭、独立的现象,导致与市场实际需求出现偏差。并且,乡镇的信息网络建立速度缓慢,技术欠发达,信息运用机制不够成熟,都为林业的发展制造了牵绊。
2.4管理落后社会与生态效益不明显。林业发展是一项长久的工程,势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理、财力,虽然政府近年来出台不少的相关政策但是落实、效果却甚微,管理观念落后,阻碍了林业的发展。许多地区尤其是乡镇地区生态环保观念不强,仍存在乱砍滥伐的现象。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严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王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林业经济[j].河南林业科技,2010(1):66~67.
[2]史浚.林业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361.
[3]荆立新.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