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生态养殖呵护秦岭绿水青山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地形地貌结构复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保护区,肩负着“一江清水供京津”的重任。为从根本上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的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要求,陕西省政府把商洛市划归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主要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商洛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思路,树立了“山水商洛、生态商洛、绿色商洛”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考虑的重要位置,对全市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2014年,为保证秦岭青山绿水和生态安全,市政府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战略决策,印发《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实施意见》,组织编制《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关生产技术规范。四年来,全市优化畜牧业结构布局,转变生产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秦岭绿色生态畜牧业,进展顺利、势头良好、成绩喜人。
一、坚持生态效益优先,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畜牧业要发展,治污须先行。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必须得到有效保护。以前,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只强调畜牧业发展增速和规模扩大,忽视了养殖污染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重效益、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建场选址缺乏科学依据,规划布局不合理,建造把关不严,标准要求不高,污染了周边环境。2008年,商洛市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从自身实际出发,首次提出了“生态、绿色、环保、文明”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把畜禽养殖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陕西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指南”要求,在场址选择、圈舍布局、粪污处理、生产设施配备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科学选址、修建养殖环保设施,淘汰和关停一些“低、小、散、乱”的养殖场,使全市养殖行业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每年以创建部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场为契机,通过政策规范、资金支持、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等方式,全市畜禽养殖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2017年,据商洛市农业部门统计,全市七县区累计创建部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94个,其中,部级示范场14个、省级示范场54个、市级示范场626个;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作为“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突出“资源化、循环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把发展现代生态循环畜牧业作为发展方向,科学布局,标准化管理,通过政策规范和示范引导,切实解决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农林牧有机结合、资源充分利用、田园风光优美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二、科学规划结构优化,提升畜牧产业层次
近年来,商洛市生态畜牧业总体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2017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57.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畜牧业已成为全市精准脱贫富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为响应“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号召,2014年商洛市政府印发《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实施意见》,组织编制《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关生产技术规范,根据七县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了“两个优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坚持标准化养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创建设施化、生态化、标准化的现代化养殖场,是商洛市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养殖企业按照“陕西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指南”要求,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推动养殖场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根据“陕西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指南”中创建部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场的目标,畜牧主管部门每年组织专家根据活动指南中的评价办法和考核指标,对养殖场的规模和标准化改造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划分部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并出台相应配套奖励政策。养殖企业根据示范场标准要求,全面实施“两分离三配套”(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干粪堆积棚、沼气池、储液池配套),采用干湿分离及雨污分流工艺,推广节水养殖技术,从源头控制养殖污水产生量。开展畜禽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配套建设工作,重点建好干粪堆积棚、沼气池、储液池配套设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干粪作有机肥、肥水还田园、污水零排放、沼气可利用,促使畜禽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推动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总之,商洛市发展生态畜牧业、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养殖模式、推进农牧结合,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涵养区和水源地的保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加快实施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生产优质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既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又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形成了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养殖户增收三者共赢的局面,确保秦岭山区水源洁净、生态良好、自然环境不受污染,实现产业强、山水美、百姓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