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毕节某单位
贵州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swot分析模型浅析贵州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某人2018-7-31
目录
引言………………………………………………………………………………………21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优势……………………………………………………….31.1丰富的旅游发展资源………………………………………………….31.2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41.3独特的山地自然景观………………………………………………….41.4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52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52.1基础设施建设问题……………………………………………………..52.2旅游产品管理问题……………………………………………………..72.3旅游产业管理问题……………………………………………………..82.4生态环境保护问题……………………………………………………..92.5民族文化衰退问题……………………………………………………..93贵州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103.1持续完善资源整合,开发旅游资源……………………………103.2结合新兴媒介传播,加大旅游宣传……………………………103.3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突破硬件瓶颈……………………………103.4有力塑造旅游形象,加强推广力度……………………………113.5加强旅游管理意识,提高人员认识……………………………123.6突出民族文化内涵,唤起民族认同……………………………124参考文献………………………………………………………………………….14
1/16
引言
目前国内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而旅游业已成为其中重中之重,已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用不可小觑。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刺激当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范围,增加经济收入。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和分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推进贵州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和方法。
2/161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优势
究竟什么是旅游呢。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人们普遍渴望心理状态的平衡和调节。旅游活动是人们公认的最能有效地调节人们心理状态的活动。
贵州省旅游产业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贵州紧抓机遇,加快与国际旅游业接轨。现阶段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丰富的旅游发展资源
贵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贵州作为旅游强省的最大优势。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中,保护资源始终放在首位,体现贵州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贵州拥有着黄果树、龙宫、织金洞、赤水等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里杜鹃等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铜仁梵净山动植物、赤水原生林和草海鸟类栖息衍生地等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紫云格凸河国家地质公园、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等10个国家级地质公园;遵义会3/16议会址、从江增冲鼓楼、盘县大洞等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贵州还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文化遗存发现较多。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后代的足迹。石器遗址的发掘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贵州海龙屯遗址也成功成为中国第34项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遗产的代表。
1.2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全省境内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8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至今仍保持这它们最原始的状态,神秘的仪式、多样的民族节日、独特的风俗,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1.3独特的山地自然景观
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影响,贵州的工业发展缓慢,在阻碍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了贵州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可能性。贵州有中国特有属61个;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有74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7种。贵州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0%,是中国四大中草药材产区之一。
贵州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发育为主的“山城”,喀斯特地貌特有的自然景观非常多。以荔波樟江国家公园作为例,荔波樟江国家公园在2007年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入选世界自4/16
然遗产名录,其景观特点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洞,洞中有景;林中有水,水中有林;石上长树,树包石头。世界自然遗产表决大会给予了荔波很高的评价:“荔波的锥状和塔状喀斯特被认为是世界上同类喀斯特的参照地,形成了特殊而美丽的地貌景观。荔波喀斯特包含了众多高耸的锥峰和深陷漏斗,以及陷落河流和悠长的河流洞穴。”
1.4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2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贵州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具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游,但由于交通限制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它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却不是一个旅游业大省。贵州省的邻居云南省,其旅游资源与贵州省有相似之处。然而云南旅游如火如荼,位居全国前列,旅游收入与人数已位居全国前十。然而拥有更广阔的喀斯特地貌与少数民族人数的贵州省,旅游业却发展得缓慢,与其资源丰富程度极不相称。
2.1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贵州省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全国来说比较为落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复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导致在贵州修桥造路的价格昂贵,因而贵州省相比起其他省份而言交通较为不便。由于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使得贵州省内部经济落后,旅游住宿的5/16建设捉襟见肘,没有突出民族特色,长期和其他省份沟通不便,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独有的饮食,然而却不能符合大众的口味。
2.1.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建设是旅游的先决条件,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设置建设,但是贵州地处西南,地形的特殊严重制约着贵州交通建设,导致交通很不方便,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滞缓。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但是,近年来国家重视西部大开发,贵州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形成以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航空相互配套的综合交通网。高铁的开通大大的便利了贵州交通,贵州的交通日趋改善。
2.1.2旅游住宿设施建设
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人们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放松,同时为了提高审美和开阔视野,通常都喜欢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游玩,例如斯里兰卡的泥屋、澳大利亚的spa村、中美洲岛的茅草屋等都是国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例子。虽然贵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个先决条件但是却没有利用起来,没有突出民族文化色彩,游客们对贵州的印象不够深刻甚至会有在中国旅游到哪都差不多的感觉,白白浪费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这两个好条件。另外在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政府未能出台6/16相关政策或者相关政策未能得以落实到环境保护以及资源保护当中。未能做到可持续发展,贵州省旅游业难以持续发展。
2.1.3餐饮基础设施建设
出外旅游,游客们自然喜欢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以满足味觉上的需求,贵州小吃色香味美,种类繁多,例如裹卷、丝娃娃、豆腐果、油炸鸡蛋糕等,然而贵州的小吃却没有宣传到位,只有极少地方,例如安顺具有小吃一条街等特色美食街,普遍来看贵州的小吃行业的发展严重不足。提到贵州的酒,首数国酒茅台,然而一枝独秀的局面却制约了贵州其他酒文化的发展,贵州除了茅台以外的酒都不具有明显的品牌效应。
2.2旅游产品管理问题2.2.1旅游产品宣传缺乏力度
宣传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周边省份例如广西打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云南打出“第一春城”的口号,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眼球,名声大振。然而贵州的旅游资源相比起广西云南来说毫不逊色,然而因为宣传力度不够,许多美景仍深居其中,不为人所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3/164参考文献
[1]伍水勇.新形势下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0):81-83.[2]袁国龙.贵州旅游业发展与交通网络建设相关性分析[d].贵州财经学院,2011.[3]杨昌儒,潘梦澜.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5-9.[4]苏洁.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9(9):2-2.[5]晁建强.贵州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7):227-228.[6]张遵东.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0-96.[7]李家凯.旅游业新常态下的贵州旅游:机遇、挑战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6(1):18-19.[8]陈长.铸造旅游品牌——贵州旅游品牌发展报告[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103-107.[9]张遵东,张文平.贵州省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探讨[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1):71-74.[10]唐剑,江宗德.贵州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1):22-25.[11]胡丽,罗芳.旅游业对贵州省经济的拉动效应[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141-144.14/16[12]魏后凯.加快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3(38):2-11.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