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学结课论文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院(系)__经济与管理学院___
专业_____财政学______
班级____11204237
姓名梁远川
指导老师钟凯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
十一五一来,我国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也得到了有效实施。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财政部12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90亿元,比2011年增加60亿元,增长26.09%。12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加上地方财政支出,将达到约2.5万亿元。数据显示,中央财政今年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治理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为240.53亿元,占中央财政资金的82.94%;用于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中央财政资金为194.72亿元,占中央财政资金的67.14%。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878.55万亩(其中中低产田改造1547.44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1331.11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582.31万亩,预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88亿公斤。我国农业问题也是我国近十年来非常注重的问题。要使得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从政策上的支持,还要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要性:
农业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正确的处理好农业的发展问题,有利于我国的民生问题得到缓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9.2亿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多。过高的农业人口比重决定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任重道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予以化解,而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解决,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农业的理论认识上看。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农业是一切社会生产的起点:农业为工业等和其他产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虽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位逐渐衰弱下去了,但更得到了市场和生产的关注了,使得逐渐被成为我国经济中的焦点。
(二)农业是弱质产业,有着先天性的缺点。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严重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约束。
(三)农业是外部性产业。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巨大的外部性效应,是一种“公共物品”,农业发展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同时,农业经济发展滞后也会增加整个社会成本,阻碍整个农业的发展。农民不能独自承担整个经济发展的成本,这也是
使得国家财政支持的必要因素。
三、存在问题。从我国农业面临的现状上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一)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诸如土地、水资源短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理想。农业抗大灾能力还不强。农业科技推广系统还不健全。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国的农业依然是依靠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依然很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低。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突出亮点。这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六、总结经验与教训:
农业是一国重中之重,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农业的发展与否是第二和其他产业的决定因素。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国家政府应该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我国九亿劳动人民的生计问题,我们不仅要从产业结构出发,更应该适时的了解劳动农民的现状,从农民所需的事情出发,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进行农业有组织地生产,加强农业生产竞争力。同时,扩展国内区域市场间的交流和国际市场上的交际,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了。从根源上处理当前农业面临的问题,使得我国农业发展走可持续之路。全面处理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使得我国有保障的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