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构建生态宜居家园
建设宜居城市追逐梦想家园
——应城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纪实
何红霞
沐汤池温泉,游矿山公园,品蒲骚文化,看膏都盐海,魅力应城,应来之城。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梦想家园,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幸福坐标。应城人用智慧建设宜居城市,用激情追逐梦想家园,用汗水浇铸幸福坐标。10余年创卫,10余载艰辛,应城人用创卫的彩笔描绘出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画卷。应城,乃蒲骚故地。南朝•宋孝武帝建元年建县,因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而得名;应城,位于江汉平原中部,是全国优质米生产基地、商品粮大县,也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之一,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应城,处于武汉城市经济圈之中,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汉渝铁路穿境而过,三峡铁路、汉宜公路、武荆高速横贯市境。1986年撤县建市翻开了发展崭新的一页。20多年来,应城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续五届获得湖北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是湖北省唯一获得长安杯的县市。
城市是经济的载体,更是人们宜居的家园。
在对美好家园的憧憬中,应城市委、市政府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果断决策,于1995年作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决定,
从此便开始了创建卫生城市的奋斗历程。“创卫绝不是为了追求一个称号、一块牌子,而是一项民心工程、一项惠民工程。这是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综合能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实力雄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需要。它是应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城人民的迫切期望。”1995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之后,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向高标准的卫生城市冲刺的号召,一场以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文明素质为突破口的全民创建高标准省级卫生城市攻坚战在应城拉开帷幕。目标明确,方能有的放矢;机制健全,才能卓有成效。应城市制定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长的创卫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创建工作。总指挥长与委员单位负责人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指挥部与各部门实行包保责任制,全力推进创卫工作。建立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促块保的创卫机制,形成市、街道、社区、单位四级联动的创卫体系和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始终保持了重点突出、扎实推进、全面达标的良好工作态势。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树立市民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向各中小学印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各级医院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将健康教育融入医疗、护理工作之中;在门诊部及住院病区,设立健康教育专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在社区,乡镇开展形式多样义诊活动;各新闻媒体设立健康教育专栏,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万米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建成了新的垃圾处理场;完成了城区主要街道路面沥青黑化及下水道改造;实施了城区环卫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完成了自来水水厂扩建,配套完善了城区供水管网,城市供水率达100%;完成了天然气入城工程;开通了城市出租车,更新了公汽营运车辆,保证了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5.73标台;完成了10座旧危桥改造任务;城市文化、娱乐、教育、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休闲广场等群众文体活动阵地建设日趋完备;汤池温泉景区成为国家4a风景区;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市容卫生、网格化管理、责任追究问责、举报投诉监督管理、市级领导联系社区和机关单位对口联系帮扶社区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城市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从根本上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尽天华成此景。68万应城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构筑他们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理想家园;用热情和激情描绘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描绘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