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决定”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全县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肯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
县自然生态和环境形势还十分严峻,工作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距离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根据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新要求,以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为指导,积极探索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新道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加大环保工作力度
建立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以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环境损失,对提高环境质量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力争将环保工作列入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逐步建立完善的综合决策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科学安排,统筹部署,对全县重大经济决策、规划、举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能耗高、污染重、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的项目,不论利税多大,坚决不上,以避免“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不良现象发生,以环境保护为重要支撑和手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抓好污染减排,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继续完善河湖治理、造林绿化和生态能源建设工程。退渔还湖,加快微山湖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进程;退耕还林,加大圣人窝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汉王生态农业建设;强化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群众利益。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突出植被保护、流域治理,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渔还湖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重现蓝天碧水新**。
五、强化监督,依法保护环境
要继续抓好环保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强执法监督和监察工作,提高执法效果。要加大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限期治理的处罚力度。人大及执法执纪部门要介入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对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重大污染事故的责任人员,要依法予以严惩,依法保证全县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