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工作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人类环境会议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新的形势和要求,从1972年、1992年到2002年三次会议的精神,最终确定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通过对如今的环境保护形势分析,提出了做好新时期的环保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生态环保;防治对策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就是人类周围的自然界,经历了大约45亿年。从古至今,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纵观人类发展的历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脚步从未停息。
1关于环境与发展的探索历程
1.1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始终伴随着,考虑到需要统一思想,制定共同遵守的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历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为了纪念这次意义非凡的会议,第27届联大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过了20年,时间来到了1992年,在当年的6月3日-14日,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回顾了20年来发展的历程,重新对人类共有的环境做出承诺,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当无偿的使用和掠夺,而是要更加珍惜资源,有偿索取,建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之间和平共处的“全球伙伴关系”。
1.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又是一个20年,时间来到了2012年,人类进入了21世纪,在当年的6月20日-22日,还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召开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里约+20峰会。本次会议是在全球经济和发展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召开的,首次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终极目标,为人类的前进方向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1.4绿色可持续发展
时代在进步,文明在发展,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与保护的重要阐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0年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短板,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
2.1生态良好是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基本追求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迫切的愿望,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它和老百姓的幸福安康紧密相连,过去要吃饱饭,求生存,现在要幸福,求安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迫切的要求,可见,现在的环境状况还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2.2经济发展方式还未实现根本性改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钢铁、水泥、冶炼等装备设施落后,存在着边发展边治理的状况,能耗高、污染大、低效率始终伴随中发展的全过程,走出一条能耗低、污染小、高效率的发展之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这个矛盾现在依然存在。
2.3环境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未能落实到位
环境管理责任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历史从未有过,在现实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着压力传导不利,上边雷声大下边雨点小的现象。为此,中央已经启动了环境督查巡视工作,重点就是责任落实情况,相信随着工作的开展,相关问题可逐步得以解决。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参考文献:
[1]尹波.浅析网络化环境监管对基层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6).
[2]张庆义.用严格的责任制度保护生态环境[j].中州环境.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