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分保护和利用海宁市东部石矿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充分保护和利用海宁东部石矿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的调查与建议
海宁市政协课题组(2011.06)
市“十二五”规划立足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经济活力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新市”。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关于充分保护和利用东部石矿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大会发言,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会人员反响热烈。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也把它列为今年的重点协商议题。为此,市政协社会法制与三胞联谊委员会联合相关界别与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在市政协领导重视和指导下,开展本课题的调研,从三月份开始启动,历时三个月。期间,在分管副主席的亲自带领下,课题小组先后深入袁花镇、尖山新区(黄湾镇)开展实地调查,进行座谈讨论;与市发改局、市规划建设局、市旅游局、市国土局、市水务集团等部门单位的有关领导进行交流;邀请同济大学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中心、中国美院设计院、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省建设厅绿化专委会、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旅游、园林、供水规划方面的专家来我市实地考察,听取他们对于该区域利用、建设方面的意见,赴苏州、海盐、萧山等地学习考察,拓宽思路;先后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汇报和交
1流会,分析东部矿区的现状、区位优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市“十二五”规划优化,彰显矿山区域资源优势。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及各板块产业积聚发展不同,加之交通变化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市域内各区块在全市格局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规划从“十一五”原有的“双核两轴四区一带”(双核-市区、长安一主一副;两轴,城镇主轴-硖许发展轴,副轴-硖尖发展轴;四区一带,中心市区、西部临杭、中部城镇、东南部生态板块,滨江风光旅游带)升级为“十二五”的“一核二区三带”(一核――中部城市经济区,两区――连杭经济区、东部新兴经济区;三带――百里钱塘观潮旅游文化带、01省道城镇经济发展带、沪杭铁路、硖许公路北侧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带)。
这一格局的客观变化及“十二五”的规划愿景,直接将规划矿区臵于01省道城镇经济发展带、百里长廊的东端交接点和主城区与尖山副中心的连线中点上,并纳入东部新兴经济区和东部低丘林生态保护区,本调研的规划区因硖尖公路、01省道、绍嘉高速、杭浦高速公路的便捷与资源特点,在全市生产力布局上有着它必然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全市的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将形成盐官观潮、皮城购物、生态休闲区度假这样旅游产品互联互补、客源共享、时间空间优化更为合理的三角形态。
2
(二)我市旅游业结构转型、加快发展,急需寻找新的载体。“十一五”期间,我市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建设“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为目标,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年接待总量从2005年的298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773万人次,年均增长25.34%,年旅游总收入从30.25亿元增加到74.1亿元,年均增长27.63%,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日益显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客观地分析一下,发现与本调研课题有关的有这样一些差异:
1、旅游规划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目前我市旅游目的地可以说仅观潮胜地、皮革城两处,文化游也还没有游起来。原规划中的尖山生态度假游,虽定了位、定了点,至今还未有实质项目启动实施。两点一线,缺少空间,也缺少了停留时间,一日游占了极大部分。
2、旅游产品结构升级滞后。由于资源的限制,倚重观潮、购物游,而购物又占据了客源总量的三分之二,其它项目既少又小,客源共享度低。在周边红红火火的生态游、体验游、度假游、商展游等发展中,差距日益加大。
3、百里文化长廊布点连线缺乏可操作性项目。海宁潮、百里生态长廊都具有唯一性,但反观几年来的实践,这一“可观性强、可游性差”的“大餐”,除了八月十八的节日轧几天闹猛外,平时游客稀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几粒米也炊不了烟。做实做强百里两头,延扩中心(盐官),增加节点,整合吃、
3住、行、游、购、娱各环节要素,必然成为长廊成景可游的基础。百里东端袁花、尖山湖光山水之自然资源的整合也浮出水面。
无论从我市旅游业现状(布局建设不全、产品少、结构单一),还是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建设东部(山丘地带)休闲旅游度假区十分必要和紧迫。
(三)东部新兴经济区发展迅速,三产短腿亟待加强。我市东部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市经济格局中凸现出它的地位和特色。2004年到2009年,袁花、尖山新区(黄湾镇)两镇生产总值从12.45亿元增加到31.34亿元,增加151.73%(全市为63.58%。下同);500万元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4.9亿元增加到79.21亿元,为4.31倍(全市1.28倍);2010年更是提速发展,两镇500万元及以上工业总产值合计140.83亿元,同比增77.79%(全市43.7%),袁花镇、尖山新区(黄湾镇)分别列全市增速第
一、第二,规上工业总量从2004年占全市的4.6%上升到14.10%,新的增长极可见一斑,东部太阳能产业提升加速、青年汽车、联鑫板材、晶科能源、尖山光电等大项目实施,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夯实了基础。
另一方面从该区域自身发展的需要看,因多方面的因素,投入少,基础差,东部区域三产(服务业)与迅速发展的二产很不相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
一、二产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和城镇化的推进。规划旅游景区建设,不仅改善环境,带动消费,聚集人气,促进新老居民安居乐业,也必将带动号称万亩梨园、万
4亩花果山的袁花、黄湾两镇果乡农业的发展、推动区域内群众致富,促进区域内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四)供水规划需进一步完善,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0年编制的《海宁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显示,至2020年全市总需水量75万吨/天,其中,袁花需水量达2.61万吨/天,尖山新区需水量达13.00万吨/天,小计达15.61万吨/天。供给来源:第二水厂最终形成30万吨/天的设计规模,第三水厂最终也将形成30万吨/天的设计规模,实际缺口约15万吨/天。这一缺口由这样的假设支撑:一是由原双喜桥水厂改造(5万吨/天)工业用水进行替补,并需另行铺设工业用水管道;二是在建的鹃湖平原水库水厂(10万吨/天,且只作应急备用水厂)补足。
从布局看,形似钥匙的海宁地域,仅硖石、长安两处供水不尽合理。硖石到袁花、尖山的供水距离长达30多公里,按每3-5公里输水成本0.1元/吨、15万吨/天计算,几年累计,成本巨大。
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看,目前2个水厂达规模产量后,“十二五”时期内也只能勉强保持全市供水平衡。任何一处供水水源发生应急事件,全市将有一半的供水断绝来源。
(五)经济发展资源约束日益显现。要建设一个上规模的项目,无论是旅游项目还是水库水厂项目,必然要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征用和拆迁,在某种程度上说,占用了有限而紧张的资源,而且征迁难度大、成本高。相对来说,东部矿区已有近2000亩的
5水面、3000万立方库容、1300多亩的山地。从资源上看,市内还没有其他地方具有这样的山水资源,这在江南水乡平原也是不可多得的。借景造景,建一方山水美景,在平原地带难以复制。因此,利用东部山矿资源,结合水库建设,打造休闲度假胜地,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和资源节约型发展的可行途径。
(六)东部石矿开采进入尾声,治理与恢复生态功能提上议事日程。我市的石料开采业经过80年代的迅猛发展,至9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全市有石料企业33家。石料企业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方面的相当代价。随着尖山围垦和建设生态新区规划的逐步实施,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东部区域的生态保护,到2005年6月底已关停了老01省道以南的18家采石企业。目前剩下的可采矿区经过整合,仅有4家进入新一轮(2009-2014年)的修复开采,可以说,我市的石矿已采无可采。一些废弃的矿区,深浅不一,原有景观消失,坡面危险,仅靠围墙隔离,急需整治,以恢复生态功能,消除安全隐患。
二、规划区域的调查情况
(一)区域范围:
拟规划区域:袁尖公路东、天仙桥港南、六平申河道延伸段西、黄山村北侧,区域面积9.9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矿区):约2.5平方公里,涉及袁花镇镇东村、夹山村;黄湾镇黄山村、
6五丰村的部分。
1、区域内土地分类。耕地4131亩、园地2649亩、林地1865亩、采矿用地41.79公顷626亩、裸露山地1262亩。
2、区内农户与企业:镇东村农房740户,夹山村农房704户,黄山村农房54户,五丰村农房107户。合计:农房1605户。镇东村企业9家,面积154亩;夹山村企业17家,面积54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控制区域内违规建设、乱占空闲地。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在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关停矿区的空地可能成为乱占、乱搭、乱建的场所,目前也出现一些苗头,急需加强管理,
12控制区域内的建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