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大讨论心得体会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种资源消耗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国家和政府也有义务去满足居民这种期望,也有义务去改善这种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所以我国政府基于这些提出了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和建立绿色家园。
一、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现状
(1)发展环境的现状
思想观念跟不上发展意识不浓,招商引资政策机制不够完善,项目储备少、推荐少,多为“守株待兔”式招商,选商不准,缺乏市场带动力强的企业。政府重管理轻服务,主动服务、前期服务少,后续管理跟不上,办事难、人情办事现象较为突出。企业规模小,缺乏相应的担保机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怕贷、惜贷现象严重,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出台的一些政策已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甚至一些部门还在执行已经作废的文件规定,不注重客观实际和市场规律的调节。
行政服务乏力,政务公开的内容部全面,形势不规范。政府公众信息网信息发布量太少,有些部门政务公开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多,企业需要了解的办事程序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公开不细。缺乏大局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机械地执行上级政策和技术标准,人为设置障碍,干扰企业生产,在对企业实施
监管的过程中,事前不管不问,事后以整改、处罚代替履职。法制观念淡漠,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不多,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等法规的教育培训,导致企业、群众为了自身利益而置法律于不顾,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违规生产等问题层出不穷。
(2)生态环境的现状
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活垃圾、农膜地膜、人畜粪便、乡镇企业等对农村水体、空气质量及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逐年恶化趋势,资源开发也加剧了地方的生态破坏。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思想认识问题,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大局意识不强,没有深刻理解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牢固树立“今天的环境决定明天的发展”的观念,没有从思想认识上、工作作风上真正体现为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和发展服务,还存在官本位思想。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一些专项工作既耗时又费力,但无具体考核措施,基层认为费力不好看,导致有怨气;保障机制不配套,实行“管”字当头,“罚”字当先,甚至个别部门和人员养成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恶习,甚至吃拿卡要报,加重企业负担。
由于农村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开荒种地的
后果。生活方式落后,没有普及天然气导致乱砍乱伐现象严重。由于农村技术的原因生活垃圾、农膜地膜、人畜粪便、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乡镇企业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水体的污染和空气的污染。资源的开发没有达到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水平。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重视农村环保,保护生态环境。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必须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把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首先,要在农民中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概念,使生态观念牢牢根植于每个农民头脑中,实现山青水绿。其次,要加强农村环保法规和制度建设,抬高农村环保准入门槛,设置“绿色壁垒”和“环境壁垒”,阻止城市转嫁污染。第三,要着力
防治工农业生产污染,严格工矿企业环境准入和达标排放标准,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清洁田园。第四,要加快推广“果—牧—沼”、“草—牧—沼”立体式生态养殖,使养殖场粪便自行消化,降低有害物质排放量。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抢占区域发展先机的战略之举。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的过程,而支撑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总是向环境优越的地区聚集。因此,当今时代的区域竞争,实际上是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竞争,哪个地方环境更好更优,哪个地方就能赢得发展的新优势。现实当中,一些自然禀赋并不突出的地区,正是靠良好的环境,聚集了大量优质生产要素,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反观承德县,自然资源丰富、毗邻京津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之所以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只有着力改善和优化环境,才能植茂梧桐树,引来凤凰群,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