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摘要]以大水溪水库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对大水溪水库中导流兼取水隧洞工程、取水塔工程、围堰工程、弃渣场工程、施工营地工程以及永久上坝公路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库工程取水塔工程、弃渣场工程、施工营地以及永久上坝公路工程的地质条件良好,对于导流兼取水隧洞工程以及围堰工程,则需要做好边坡支护以及防渗处理,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大水溪水库工程;面板堆石坝;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松桃县大水溪水库最大坝高51m,坝型为面板堆石坝,正常蓄水位高程551m,回水长度1.1km,总库容156万m3。该水库主要功能是解决下游邻近乡村生活用水,同时考虑解决涉及灌面的灌溉用水。即水库以人饮为主,灌溉次之,兼防洪功能。规划水库工程规模为小(1)型工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大坝级别为4级。为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施工,对工程导流兼取水隧洞工程、取水塔、围堰、弃渣场、施工营地等进行地质评价。

2大水溪水库工程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导流兼取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导流兼取水隧洞布置于右岸山体内,出露地层岩性为前震旦系乌叶组第一亚段(ptbnbw1-a)中厚层至厚层板岩、变余砂岩等。放空、导流洞为同一隧洞,即导流洞同时起到放空作用,内设引水管道,为无压隧洞,长329m,由进口明挖段、进口段、洞身段,出口段、出口明挖段等五部分组成,洞身直径2.0m,分述如下:(1)进口明挖段(进口洞脸):桩号0-062.7~0+000m,全长62.7m,从岸坡至闸门井,该段采用明挖方式,进口底板高程843m。该段地表覆盖层厚5~9m,成份为粘土夹少量碎石,结构稍密实,下伏基岩为前震旦系乌叶组第一亚段(ptbnbw1-a)中厚层至厚层板岩、变余砂岩等,岩层倾向左岸,倾角10°左右。开挖后将形成13m以上的边坡,建议采取阶梯式削坡,每级阶高15m,开挖坡比1∶0.5~1∶0.75,且需加强永久护坡及坡体排水处理[1]。(2)进口段:桩号0+000~0+023.1m,全长23.1m,洞室埋深9~17m,岩性同进口明挖段,为前震旦系乌叶组第一亚段(ptbnbw1-a)中厚层至厚层板岩、变余砂岩等,倾角10°左右。岩层走向与洞室轴线走向夹角约41°,围岩类别为Ⅴ类。处在弱风化岩体中,隐节理非常发育,岩体破碎,围岩体为Ⅴ类,成洞条件差,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出现严重掉块、垮塌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进行有效的支护处理。隧洞处于地下水位附近,开挖时应做好排水工作[2]。(3)洞身段:桩号0+023.1~0+299.2m,全长276.10m,洞轴线方向与洞室走向夹角约87°,洞室埋深32~60m,岩性同进口段,为前震旦系乌叶组第一亚段(ptbnbw1-a)中厚层至厚层板岩、变余砂岩等,倾角10°左右,埋深17~70m,洞线处在新鲜基岩中,岩体为较坚硬岩,层状结构,局部成洞条件较差,围岩体围为Ⅲ~Ⅳ类,其中Ⅲ类约占70%,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局部可能会出现掉块、垮塌现象,建议进行有效的支护处理。隧洞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开挖时应做好相应排水工作。(4)出口段:桩号0+299.2~0+317m,全长17.8m,洞室埋深5~17m,围岩岩性同进口段,倾角10°左右。岩层走向与洞室轴线走向夹角约63°,洞线处在弱风化岩体内,隐节理非常发育,岩体破碎,围岩体围为Ⅴ类,成洞条件差,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出现严重掉块、垮塌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进行有效的支护处理。隧洞处于地下水位附近,开挖时应做好排出工作。(5)出口明挖段(出口洞脸):桩号0+317~0+329m,全长12m,该段采用明挖方式,洞脸部位上部强风化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工程开挖后将形成大于10m的人工边坡;明挖段地表覆盖层厚1~4m,成份为粘土夹少量碎石,结构稍密实,下伏基岩同进口段,为前震旦系乌叶组第一亚段(ptbnbw1-a)中厚层至厚层板岩、变余砂岩等,岩层倾向左岸,倾角10°左右。建议采取阶梯式削坡,每级阶高15m,开挖坡比1∶0.5~0.75,且需加强永久护坡及坡体排水处理。洞室围岩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2.2取水塔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取水塔布置于大坝右岸取水隧洞进口处,地表覆盖层厚5~9m,成份为粘土夹少量碎石,结构稍密实,下伏基岩为前震旦系乌叶组第一亚段(ptbnbw1-a)中厚层至厚层板岩、变余砂岩等,岩层倾向左岸,倾角10°左右。建议将取水塔基础置于弱风化岩体上,最大开挖深度约12m,基础承载力建议值fk=1500~2500kpa。

2.3围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张少武.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31(10):93-93.

[2]陈刚,李春艳,陈宙,等.向家坝地下电站机组引水隧洞排水方式探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2,35(5):106-108.

[3]张洁,刘懿辉.溪洛渡水电站高土工膜心墙土石围堰设计[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