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华西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吴仁宝是新时期农村干部的楷模。几十年来,**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为江苏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标杆。我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大局出发,深入开展以“乡村学**、农村干部学吴仁宝”为主要内容的“双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扎实开展大规模集中培训,为建设新农村造就优秀带头人
乡村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乡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人,他们的思想认识如何,能力素质怎样,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把集中培训乡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开展“双学”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村举办了42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全省2万多名乡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培训。在省委的号召下,全省各地还结合实际,举办培训班2815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16万多人次。
(一)把深化乡村党组织书记对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认识,作为培训的首要任务。在乡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示范班上,李源潮同志深刻阐述了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策部署对江苏“两个率先”的重大意义,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每期培训班上,都组织学员学习讨论中央领导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讲话,并组织学员把学习**成功经验与参阅国外有关农村发展资料、省内其他先进村经验做法结合起来,把听取吴仁宝、吴协恩前后两任**村党委书记的情况介绍与参观考察**村农工商企业及村容村貌结合起来,把课堂讲授与分组讨论交流及同村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话、问策等活动结合起来,帮助乡村党组织书记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央及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推动他们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这次大规模集中培训,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符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状况,符合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能力素质的实际需要,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确立了新目标,打开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
(二)把提升乡村党组织书记的领导能力和发展本领,作为培训的重要目标。在培训期间,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分组讨论、走进农户、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乡村党组织书记深入体验**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深刻感受**村和吴仁宝的“典型效应”。培训活动中,组织乡村党组织书记结合学习考察和交流讨论,撰写学习心得,进一步深化对新农村建设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认识。如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如何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推进“一村一品”,培育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规范和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在以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在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思想日益活跃,法律和民主意识明显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农村,等等。乡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办法,明晰和细化了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和举措,并集中体现到了各自的“双学”目标承诺书中。
(三)把转变乡村党组织书记思想作风,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党组织书记不仅要具备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还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把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双学”活动,就是要引导乡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作为自觉追求,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培训期间,我们安排**村党组织负责人专门介绍**党员干部艰苦创业、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集中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乡镇及时召开乡村两级干部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介绍**培训的感受和“双学”的目标承诺及具体措施,共谋发展大计;各村也分别召开村“两委”会和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商讨富民强村的思路和具体办法。全省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发展富民计划,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二、认真践行“双学”目标承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不断壮大先进乡村群体。围绕实施“双百双千”工程,切实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通过选树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南京市下发了《关于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工作的意见》,挑选21个市级和100个县级示范村,介绍推广它们的先进经验,引导各地找准方向、找准标杆,学习先进、追赶先进,全市形成了百村示范、千村争创的喜人局面。近年来,泰州市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十强争先、百村示范、千村小康”工程,并制定了目标措施和考核办法,加大示范乡村建设力度,一批先进乡村党组织不断涌现。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被农业部列为全国3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
(二)不断加快薄弱乡村的转化步伐。2006年初,省委确定重点帮扶苏北地区1011个经济薄弱村,从省市县选派1011名干部驻村指导,1898个机关部门和单位结对帮扶,并采取培育特色产业、改善村容村貌、帮扶到户等措施,促进了经济薄弱村的面貌改变和发展,到去年底约有2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脱贫。徐州市分三批对全市452个后进村和67个贫困村进行集中整顿帮扶,第一轮整顿的221个后进村的落后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变,第二轮集中整顿的103个后进村,已有99个得到了转化提高。张家港市去年市财政补贴4000多万元,为47个薄弱村建造厂房出租,增强薄弱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力争使每个薄弱村今年可用财力超过80万元。
(三)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各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三级联创”活动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之中,赋予“三级联创”新的内涵,丰富“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苏州市以实施农村“先锋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近年来命名表彰了9个先锋县(市、区)、34个先锋镇、183个先锋村。2006年,该市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三级联创”活动的指导,不断提高“三级联创”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镇江市组织实施了“三级联创百村示范、三级联帮百村扶贫”的“双百工程”,并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盐城市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开展小康示范乡村创建活动,狠抓“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双带”作用,以抓好“三级联创”的实际成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