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厅信用建设制度
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社会信用体系是保证社会和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信用信息不对称程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20*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信用法规政策相继出台,信用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政府信用水平有效提升,同业征信工作加速推进,联合征信平台初步搭建,信用总规模逐步扩大,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信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1、制度建设和信用文化普及并行。制订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信用建设的决定》、《“信用*”建设实施方案》和《*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信用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电台、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信用宣传报道。举办了信用建设征文和理论研讨活动,出版了信用建设专著和普及读物。开通了“信用*”电子网站,组织了信用知识和业务培训,全省干部群众的信用意识有所提高,信用文化建设氛围初步形成。
2、积极试点和全面推进同步。根据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再行全面推进展开的工作部署,省政府确定了合肥、芜湖、铜陵、蚌埠为信用建设试点城市,四个试点城市的信用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征信积极开展,区域信用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信用监管、信用制度、信用市场和信用文化四大体系建设同步进行。此外,马鞍山、池州等市也成立了信用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努力推动信用建设全面展开。目前,信用建设已在全省全面展开,呈现出省市联动、共同推进的发展态势。
3、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并举。各级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政府职能逐步从行政审批型转为公共服务型。建立了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的政务信息公共披露体系,完善了行政许可、政务公开、政风评议、决策听证、新闻发布、办文(事)限时、首问负责、责任追究等政府诚信保障机制,政府信用形象得到提升。在企业信用建设上,几年来,我省通过积极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资信调查评价、应收账款追收等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使企业生产、贸易、纳税、信贷等环节的信用状况得到改善。完成了10万户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入库,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建立运行。此外,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名牌战略等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使企业信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个人信用建设在金融部门率先突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行,至2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共发放银行信用卡2000多万张,银行信用卡交易总金额达3197亿元,近8万名大学生申请到共计3亿多元的助学贷款。
4、同业征信和联合征信共同推进。联合征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被列为国家“示范工程”,成立了省联合征信中心,“十万企业信用工程”和联合征信数据交换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了包括三个子系统、五大功能数据库、36个一级指标和202个二级指标的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系统的升级完善工作。省各有关部门在认真落实《‘信用*’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各自系统内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信用建设工作,人行、银监、保监以及财政、建设、税务、质监、旅游、物价等部门都制定了本行业信用建设的实施方案,初步建立起同业征信制度、行业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了行业信用整治。
5、信用担保水平和信用总规模同步攀升。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设立,17个省辖市都成立了信用担保机构,全省企业信用担保网络初步建成。积极实施金融服务“三农”*行动计划,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第三轮战略协议,定期召开银企衔接会,全省信用总规模不断扩大。2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83.6亿元,增长18.4%。各项贷款4399.2亿元,增长13.7%。全省商业银行对个人信贷业务授信额度达156亿元,票据融资256.8亿元,全省金融机构全年利润总额35.3亿元,信用交易较快增长。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失信惩戒机制不够健全,信用缺失问题仍较严重。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讲信用、破坏信用的行为仍较常见。信用宣传内容及手段创新不足,教育培训覆盖面狭小,社会公众的信用知识比较缺乏,主动参与程度不高。有的地方和部门对信用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采取的措施不力。部分企业信用较差,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屡有发生,合同违约问题依然突出。
——信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信用信息资源整合不足。主要是目前信用信息征集困难,政府部门控制的公共信息、商业银行掌握的企业、个人信用数据仍然处于相对封闭、垄断状态,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的法律保障作用仍待加强。同时,对信用建设的投入保障、信用建设主体的权利义务、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等方面缺乏制度规定,信用体系的联动效应弱小。
——信用建设进展不平衡,城乡信用建设差距明显。由于认识和基础条件的差距,我省信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和系统之间的协调不够。企业征信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门户之见、部门利益仍在影响信用建设进程。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任务艰巨。个人征信工作由于基础薄弱和操作难度大,进展相对缓慢。农村基层信用建设工作尚未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和关注。
——信用市场供需不足,信用经济规模较小。信用产品应用较少,信用资源开发不够,信用经济总规模较小。信用交易方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信用中介机构发展缓慢。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期间,加快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和重点,为我省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入wto,国际通用的商业惯例和发达国家地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将为我省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东向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政策效应的逐步放大,构建“和谐*”进程的加速推进,经济主体将更普遍地采用信用方式进行融资和支付,为扩大信用交易规模,促进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但是,“*”期间,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加入wto后,对企业信用水平包括遵守国际规则、履行义务的要求提高。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对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省在提高信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信用管理方式面临挑战。四是培育先进信用文化,营造诚信友爱社会的环境任务艰巨。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信用*”和实现奋力崛起为目标,以完善信贷、税收、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全面提升我省信用化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二)总体目标
到*年,信用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信用文化普及繁荣,社会公众的诚信道德水准、企业的信用水平和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信用需求日益多样,信用产业不断升级,信用市场长足发展,信用规模逐步扩大。信用监管规范有力,区域性信用环境根本好转。以“一个保障、二个平台、三个体系、四个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三)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制定信用建设总体规划与法规制度、组织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信用市场及引导使用信用产品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信用产品开发、流通、使用和信用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规范引导、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培育发展具有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2、突出重点和分步推进相衔接。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健全信用法制,完善信用监管,规范信用主体行为。实施以信贷、税收、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同业征信和联合征信,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个人征信,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绝大多数企业和重点人群的征信体系。
3、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相结合。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发挥法制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引导、规范、调整和保障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依法强化信用监管。坚持风险控制原则,依法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约束经济主体的守信践诺,形成最广泛的道德评判机制和诚实守信自律机制。
4、继承借鉴和改革创新相统一。继承徽商“诚实守信”的信用传统,借鉴国内外信用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实际,不断改革信用管理体制,创新征信模式和信用中介组织培育路径,大力培育和弘扬现代信用文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用管理和产品开发,建设符合市场规律、具有时代特征、体现*特色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的有机统一,构建渐进式、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模式和机制。该模式和机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保障、二个平台、三个体系、四个网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优化信用人才结构,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熟悉市场的信用人才队伍。加强信用职业教育,注重对信用专业人才的信用教育培训,对信用从业人员实施资质认证。加强我省信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在高等院校开设信用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信用理论教育和研究的专业人才。
6、积极发挥信用协会组织功能,强化行业组织保障
推动建立信用协会,发挥信用行业组织的自律规范功能,并实现搭建信用服务平台,促进信用行业发展的作用。同时通过政府引导,扶持信用协会、各类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并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执业资质高的信用服务机构,推动信用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