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七大要求及政策
十九大提出,社会主义的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特色小镇的核心,便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产城人文”的融合,经济转型的实践、创新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美好生活平台的建设。
目前,国家公布的第二批266个特色小镇名单,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这几个产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从产业主体来看,旅游业和特色农业占整1
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f.qianzhan.com/
个小镇总量的67%,基本都是以“旅游+”和“+旅游”为主。伴随着”+旅游”的概念,依托于大型产业基础的轻工业、高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高新技术等建设的小镇,特色小镇旅游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f.qianzhan.com/
每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出炉,其实也是死亡名单的又一次更新,在新一轮的特色小镇趋势中,如何抓住特色小镇发展的契机,快速突围,成为特色小镇运营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前期调研经验,对小镇的建设给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守正出奇、寻找ip
1、盲目跟风,有特点不代表有唯一性。
当特色小镇风口来临,每个地方的企业和政府都想利用自己微薄的资源,努力包装,把自己加入到地方政府的“百镇计划”中去,解决之前不能获得的土地问题、政策问题、以及融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地区,都在用同一个ip,导致同质化竞争的局面。这些小镇即便是找到了投资者、能够申请成功,但面对政府下达的一张张考核指标,和巨大的招商压力,却无以为继。小镇的建设者还是要找准核心资源,不要盲目跟风。
2、有特色产业资源,才能迈出第一步。
什么才是小镇建设的核心呢。小镇的核心是战略找魂,是找准定位。定位不仅是口号,而是站在国家宏观趋势、产业发展环境、基地产业现状、区位环境等角度,找到代表小镇的唯一性、排他性的核心ip。
抓住产业核心,抓住特色产业资源,才能快速的成为地方的示范和标杆,才能做出地方的品牌特色,成为城市名片市。
案例解读
例如像贵州的茅台镇,在特色小镇出现之初,便成为了国家级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座上宾,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以国家级非遗茅台酒的酿造为产业依托,建设国酒文化城,浓缩中国五千年酒文化的辉煌及精髓,成为中国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带动旅游、物流、包装等产业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f.qianzhan.com/
二、找准定位、潜心孵化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传统地产开发商“短平快”的地产开发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以万达、恒大、碧桂园等为代表的地产界的大佬也开始探索新的“造城计划”,纷纷进入特色小镇行列,如碧桂园提出了建设多个科技小镇的目标,逐渐转向内容为王的产业地产时代。
1、“定”方向。“一艘没有方向的船,任何风都是逆风。”
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来说,确定项目的定位,产业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没有准确方向的前提下,就开始在小镇的路上,一路狂奔,你迎来的不是“逆风”,就是在“裸奔”。
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性,产业定位、产业发展必须与城市的发展相结合,考虑整个城市的产业链,城市产业的特色。对两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特征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包含两种,一种是依托本土资源对现有产业升级、延伸现有产业链和打造产业生态圈为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方向。一种是无中生有,依托城市产业发展主题,填补城市产业发展空白,完善城市基础服务所打造新的特色小镇,基于此来确定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
2、定打法。“市场”与“市长”跳好双人舞。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小镇,从谋划到运营,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未知,面对这个无法预估的市场,便是需要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力量,共同来培育小镇的产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f.qianzhan.com/
从政府角度来看,由政府给予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是满足运营方的招商需求,如为入驻企业提供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税收减免等;一方面是满足产业的培育需求,如对大型企业的建设补贴、相关人才引进补贴,对产业孵化方面提供的基金建设、银行贷款快速通道等。
对于小镇运营者来说,发挥市场的力量,导入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导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集聚;与国际行业协会,通过国际化的行业协会,来树立小镇产业的品牌影响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从产业角度来看,1000多家客栈和餐饮运营者,8000多个夜市摊位,孵化了一批文旅创业者,不仅带来gdp收益,也拉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
在新一轮的特色小镇浪潮下,不仅要守正出奇,寻找ip,找准定位,潜心孵化,还要立足国际化的视野,整合全球资源,以共建共享的思路建设特色小镇。
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f.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