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宜材料,优化活动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
摘要。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其兴趣和行为迅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周围事物;他们需要观察、了解、解释、适应周围事物;他们需要探索。皮亚杰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形成概念的。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物质支撑,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
关键词:科学活动材料收集成效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非常注重幼儿的探索操作,在材料的准备上花了功夫动了脑筋,不但材料准备的数量多,且同种材料量也多,一般2~3件是常有的,且人手一份。但幼儿实际操作时间并不长,操作次数也不多,一般一个30分钟的活动,幼儿的操作时间在6~8分钟左右,只占整个活动的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显然材料量与幼儿操作时间不成正比。材料的准备较盲目,且幼儿在那么多的材料面前常显得无从入手,拿了这个丢了那个,活动秩序较混乱,材料的利用率低。
那么如何通过科学活动物质材料的刺激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维持幼儿的兴趣呢。从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根据科学教育目标、内容,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物质材料,并适宜投放、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的操作活动,维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
一、拓展渠道,科学活动中材料收集的策略
1.利用生活资源,广泛收集材料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回收站”,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中班科学活动《瓶子在唱歌》,我们提供塑料瓶和可放在瓶中的东西:黄豆、回形针等材料引导幼儿分辨声音的不同。幼儿的探索兴趣很高,已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此时我们及时引导幼儿在“百宝箱”中自由寻找、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幼儿在选择了不同的容器,有药瓶、易拉罐、茶叶罐、纸盒等后,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有了新的发现。将相同的物品放入不同的瓶罐中、将不同的物品放入相同的瓶罐中、将不同数量的物品放入瓶罐中,这时瓶宝宝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由于新材料的加入,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进一步深入了。
除了上述材料来源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户外环境既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场所。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室内,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远远高于室内。在户外到处都是可探索的材料,如地上的水洼、野花、野草、落下的树叶、虫子等,都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进而发展成探索行为。由此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带幼儿到户外去观察,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有一次,几个小朋友在户外发现了许多蚂蚁,他们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蚂蚁身上白色的东西是什么。它们要到哪里去。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开始了对蚂蚁的研究。他们按照蚂蚁行动的路线,发现原来白色的东西是地上扔的一块饼干的碎屑,而蚂蚁们将碎屑背在背上运到草坪台阶下的一个蚂蚁洞中。像这样幼儿在户外自发生成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探索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在材料的获得方面我们没有只限于室内,而是积极的让材料从室内走向室外。
2.利用家庭资源,有效补充材料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所提供的操作材料除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便于幼儿选择、探索外,我们还积极思考,善于捕捉材料中所蕴含的科学因素,准确地为活动目标和内容服务。如:在科学活动《认识弹性》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有积塑、橡皮泥、充气的气球等等。在进行第一次分类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按变形和不变形进行分类,在第二次分类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把变形的物体按变形后能还原和变形后不能还原进行分类。通过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得出了弹性的准确定义,那就是变形后又能还原的物体具有弹性。由此可见,此活动中我们能准确地把握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材料,通过二次对材料进行分类达到了认识弹性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科学活动中收集、选择材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必须不断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同时教师自身的知识准备也至关重要,只有准确地了解了科学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收集材料、选择材料,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