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机遇的几点思考
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全国区域经济新态势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变化格局中的新定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智慧结晶,有利于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地的均衡发展。这不仅对全省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我县是环鄱阳湖区的重点滨湖县,积极跟进、承接机遇、抢抓机遇、把握机遇是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客观审视自我敞迎机遇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机遇不会青睐毫无准备的人,无准备之仗准败无疑。在“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审视万年,深化对万年县情的认识。第一,我县是发展的前沿,我县经济位于江西东部与省城的中枢部位,是饶昌景鹰四个城市的交汇节点,属长珠闽、港澳台与中西部结合的共同腹地,是鄱阳湖地区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的最前沿。但也应看到我县地处上饶的边缘,发达地区的腹地。如前沿的优势不能彰显,边缘化的趋势将越来越大。第二,全县干群通过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但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等、靠、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阻挠发展的和谐音符时有发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见事不管事的现象还较为严重,这些都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第三,近二年来,市场导向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多数干群能以市场导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地还会用资源导向意识去想事、谋事、干事。资源导向意识的禁锢还没从根本上冲破。第四,纵向比,我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也明显提升。07年完成生产总值2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财政总收入2.2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88.9%,比上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为优化,结构比例为21.5∶44.8∶33.62。但横向比,我们不但没进步,而且距离还在拉大。07年的财政总收入占全省比重0.36%,占全市比重4.2%,占环鄱阳湖地区比重4.4%,比上年分别下降0.01%、0.43%、0.2%。第五,全面开放和全民创业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对内扩张、内外搞活水平不断提升。07年实际进资44.14亿元,增长94.5%,实际利用外资2340万美元,增长41.3%。民营经济业务收入41亿元,增长13.3%,占gdp比重达54.7%。但工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不多的格局依然存在。实际利用外资在全市由第4位下降为第6位,全部工业增加值在环鄱阳湖地区由第9位下降为第10位。第六,我县城乡建设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县城建
城区面积达到8.36km,县城人口达8.3万,城镇化率达29.05%。积极开展了“六城”同创活动,荣获了江西创文明城市先进县称号。但我县的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城市化率比全省的39.8%低10.75个百分点,严重滞后于全省城市化水平,也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第七,全县的软硬环境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上了新台阶。通水泥路行政村比例达到84%。“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软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质量不容乐观。软环境还存在着见事不管事,“关门打狗”等现象,环境就是成本的观念还未深深扎根。第八,民本工作制已逐步成为我县广大干部的根本工作方法,干群关系进一步好转,但不调查研究而闭门造车,不耐心解释而敷衍搪塞,不认真对待而互踢皮球,不见事管事而视而不见等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没有杜绝。当前,加快万年发展恰逢其时,我们只有客观地剖析自我、审视自我、判断自我才能敞开胸怀迎接新一轮战略机遇的到来。
二、善用独特优势承接机遇
优势是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县的青云镇在上世纪80年代,依靠206国道这根中枢,充分发挥交通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功能,大力发展“马路”经济和乡镇企业,荣获“乡镇企业超亿元乡镇”光荣称号,一度成为全县、全市的明星乡镇。随着昌万公路、景鹰高速的开通,青云的区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交通优势大大削弱,其辐射周边的功能也大为减弱,区位交通优势对该镇的发展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机遇也是动态的,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地点,有的机遇会相对停留一段时间,有的机遇则一闪而过,千载难逢正说明了机遇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时时能抓到的,处处能接到的。近年来,我县通过认真对接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架高平台谋求发展,经济社会一直保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运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目前,我县的发展正处在“决战三年、实现跨越”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为万年的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我县独特的优势必将更加凸现,发展的潜力必将更加迸发。一是以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腹地经济。我县的区位处于环鄱阳湖地区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的最前沿,属长珠闽、港澳台和中西部结合的共同腹地,交通上基本具备了“陆海空”交通运力,景鹰高速、昌万公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昌德高速、石镇码头、昌北机场和景德镇机场等足以说明万年是发展物流经济,配套港口经济,扩大总部经济的理想腹地。二是以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以万年神农源为主的稻作文化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孕育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远古的工业文明和原始的交通文明。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执著精神、拼搏精神、和谐精神,深刻揭示了万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只要大力挖掘、保护、开发稻作文化,通过国际稻作文化节这一载体的筹划、运作和国际稻作文化城这一项目的包装实施,使稻源、稻产、稻学、稻窗、稻香、稻商向全国、全球展示,万年的旅游经济就一定能快速发展。第三,以产业优势发展支柱经济,我县曾是国家建材工业基地和省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有5亿吨以上的石灰石,30亿吨以上的白云石和江西品位最好的银金矿,还有煤、钨等30
2多种矿产。是环鄱阳湖区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我县还是一个特色农产品富饶的地方。淡水珍珠享誉国内外,生猪销售港澳,贡米独立鳌头。近年来兴起的服装、电子节能产品等产业也悄然兴起。这些都是打造县域经济的支柱。第四,以人脉优势发展人文经济。发展主要靠人。人脉优势发挥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无穷的。万年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勤劳智慧、善良淳朴的万年乡亲遍及全球、全国各地,他们干事创业,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层出不穷。这为加快万年崛起、促进富民兴县积聚了巨大的人脉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发挥、利用、扩大这一优势,通过他们广交朋友、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投资兴业,通过他们产生信息流、资金流,从而汇成发展流,把人脉优势转化为人文经济。各乡镇也应认真分析本地的优势所在,在承接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中寻找最佳园切点,主动以自己的小园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园相切,找出共性和个性,发展自己。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年有督查,常年抓到底。坚持集中精力抓落实,每年要开展2—3个“落实月”活动,“落实月”期间原则上不召开全县性会议,县领导以及县直部门每周集中2—3天到各挂钩的乡镇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联合督查组以每周一报形式对项目落实情况定期通报,推动工作的落实。
县人大办
2008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