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观调查心得
本学期老师教给我们一次实践活动,是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调查,这次活动的目地在于增强我们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意识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有关内容和要求写入新修订的党章,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说出了党的心声和最广大人民的心声,引起了全社会强烈共鸣,受到党内外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们小组这次调查就在附近一些学校对当地一些大学生做了调。方式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有环保意识但是意识还不是很强,也没有做出相应的额环保举动,还有一些学生环保意识淡化,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浪费的情况,浪费水电,乱扔垃圾等。这些足以体现出他们的环保意识缺乏责任意识不强。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大学生生的我们有这义务也有这责任区加强我们的环保仪式上,如果我们有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明确的生态责任义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就会有很大的自我实现及强大的号召力。而生态文明的建设的目的就是要确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协调好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我们一直主张绿色色消费,,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是自然的产儿,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珍惜自然就是珍爱人类自己,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作为大学生,应该大力弘扬和建设生态文明,为建设“绿色中国”作贡献,广泛参与两型社会创建活动,树立两型理念,养成两型习惯。参加青少年环保志愿者和环保社团活动,全面深入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丰富时代内涵、创新活动载体、扩大社会影响。开展“倡导文明新风,美化环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农村青年参与城乡环境同治,美化生态环境,同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水节电,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自己的力量。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学习、宣传,提高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a、提高环保意识;b.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c、落实环保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地球会越来越好。
第二篇: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
(1)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
当前,在大学的课程开设内容中,并没有针对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知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生态文明建设只是在少数通识课中做了些较为基本的讲述。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讲解到第三章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部分内容时,涉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马克思原理概论»课中,教师会补充介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等相关知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部分«形势与政治»的教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专题来给学生们讲述。但是,这样的讲述和教育,对大学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的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针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不足,大学要创新生态文明课程授课方式,结合国际、国内实际,系统梳理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目标、绿色生活,力求理论与实际结合,保证课程质量,使其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避免课程昙花一现或应时应景。在此方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做得较好。
(2)多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学校应当多组织有关于生态文明环保的活动,加大活动的次数频率和规模,培养良好的生态文化
氛围。
(3)加大校园生态环保监管和奖惩力度要加大校园生态环保监管和奖惩力度,这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在生态环保监管上还做得不够。乱扔垃圾、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破坏花草树木,这些不良行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加大监管和奖惩力度而解决。在新加坡,哪怕是随意吐口痰警察都要处以高额罚款。大学由于种种限制性因素,虽不可能像新加坡这样做,但可以加强监管,对乱扔垃圾、破坏花草的行为进行及时阻止,奖惩手段和教育手段并用,从而让人和环境更加和谐得相处。
(4)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学生
校园内可以增加一些关于环保的标语提醒,校电视台、广播台多一些对生态文明
建设的宣传,多开展些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竞赛等等。学校可以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努力提升校内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用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进一步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姓名:王翔
学
号:2012010043
第三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及绿色习惯调查问卷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及绿色习惯调查问卷
一、选择题:
1、你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b、生态文明就是指保护环境。
c、生态文明是指讲文明
2、您经常在学校内使用一次性餐具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用
3、对您手中刚吃过的冷饮的包装,您会:
a、一定扔进垃圾筒b、扔哪儿都行c、方便的话就扔进垃圾筒d、尽可能扔进垃圾筒
4、您是否将废旧电池扔到特定的电池回收箱:
a、经常b、根本找不到电池回收箱c、方便的话就扔到电池回收箱d、有时
5、您会在哪种情况下踩草坪:
a、随心所欲,没有想过b、从不c、朋友都在踩,只好跟着他们踩d、赶时间
6、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节水节能:
a、注意b、不注意c、不太注意d、非常注意
7、您是否参与过植树活动:
a、经常b、偶尔c、没有
8、您的寝室无人时,是否会熄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委会和其它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建立并完善村民会议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形式和程序,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性、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
3.城乡决策管理体制要实行联动改革,兼顾起农村决策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4.乡镇各级领导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为契机,承担起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切实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调控,简历任务明确、分工协调、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