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传承塞罕坝精神 再建生态文明新功

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xx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接续奋斗,塞罕坝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殊荣背后,是一部风雨与凯歌交织、磨砺与坚韧并存的艰苦奋斗史。在物质匮乏、经验有限的年代,支撑实现伟大创举的,是一代代建设者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牢记使命,接续拼搏甘于奉献。为了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誓要荒原披上绿装,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以青春、汗水和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想信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续写着人间传奇。

艰苦创业,不畏艰难无怨无悔。零下xx多摄氏度的恶劣环境,造林成活率难以突破的瓶颈,接连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坎坷历程,都不能阻挡建设者勇往直前。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再难,树都一棵棵种;再苦,工作都一步步干,终于换来林海苍翠连绵。林场要建设好,还要守护好。如今,值守塞罕坝x座望海楼的夫妻瞭望员把家安在远离人烟的林海深处,在艰苦条件下默默坚守生态安全,当好“林海的眼睛”,让位于林场海拔高点的望海楼成为了精神的高地。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已进入快车道,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随着污染防治攻坚进入“深水区”,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还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传承和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牢记使命,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实效造福于民。艰苦创业,就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奋力啃下“硬骨头”,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绿色发展,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新征程上,以塞罕坝精神汇聚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推进绿色发展,续写更伟大的当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