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土地流转耕作新模式探索
土地耕种服务社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劳动力弱化,出现了土地抛荒、土地无人耕种问题,如何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已经显得尤为迫切。2014年以来,淮阴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农村经营主体创新,在全区各乡镇大力培育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这是在新形势下探索土地规模化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有益尝试。
1发展概况
2014年,淮阴区政府在全区试点推进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即在不改变农户家庭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前提下,以村为单位,组建以服务农耕、方便农户为主要任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它通过土地耕作方式的流转和市场化运作,为入社耕地提供从种到收统一、集中、连片的“一体化”管理,为入社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一站式”服务,具有村级组织和合作组织的双重优势。首批,30多个村试点村发展出“服务社+农民”、“服务社+企业”、“服务社+家庭农场”、“服务社+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逐渐实现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品牌,形成耕作环节涉及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服务模式,涌现了棉花庄镇军田村、凌桥乡泗河村、码头镇太山村等一批培植发展典型。以码头镇太山村为例,该村成立石工头土地耕作服务社,动员213户农户、500亩地入社,成功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育秧栽插、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播种,合计为入社农户每亩减少成本近160元,而粮食产量因为规模化种植每亩提高了近百斤,用药次数也比之前要少,粮食的品质得到了提高。试点工作获得了成功,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6月23日,淮阴区召开了全区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全区推广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经过两年的发展,淮阴区21个乡镇已注册登记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130多家,规模耕作土地10万亩,服务农户近万户,亩均节约农本约100元,亩均农作物增收100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0万元,村级土地耕作服务社的发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肯定,被评为“江苏省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成果奖”。
2运营模式
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第一种,针对偏远乡镇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滞后的乡镇,土地流转价格平均折算为650斤水稻,此类乡镇适合由村集体流转土地,统一管理耕种,所增效益为集体收入,村民共享。第二种,城郊乡镇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较好,土地流转价格平均突破850斤水稻的,亩均土地流转价格高于1000元/亩的,此类乡镇适合不流转土地,由村集体提供“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品牌”的五统一服务,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推广土地耕作服务社的目的是实现土地规模化耕种,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区政府根据各个乡镇和村居的实际情况,鼓励各个服务社因地制宜,采取适当模式,开展规模化耕种,切实保障农户的切身利益。经过充分调研,设计出两种运行模式:一是针对偏远乡镇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滞后的乡镇,此类乡镇适合由村集体流转土地,统一管理耕种,所增效益为集体收入,村民共享。二是城郊乡镇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较好,此类乡镇适合不流转土地,由村集体提供“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品牌”的五统一服务,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两种模式紧贴淮阴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农户的拥护和支持,也是服务社得以快速推广开来的关键。
3.3必须以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各类资源要素为保障
在试点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和乡镇之间密切配合,各尽其职,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一是加强组织引导。区委、区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了土地耕作服务社的试点任务,推进措施,并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区差别化考核中,明确由区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总牵头,做好全区服务社的试点和推广工作。二是加强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全区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整合涉农单位的项目和资源给予服务社大力支持;在全区选拔种田技术能手,建立农业人才资源库,加大同农垦、农科院的合作,为服务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供技术支撑;集中扶贫等资金,成立大型农机专业服务社,为服务社提供专业服务,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时实现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