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调研
建筑学041范军辉
【摘要】
本文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找出一条“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关键字: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引言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对于我们来说,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总面积约80公顷。东临邰城路,南接陕西省饲料厂,北靠渭汇渠,西面为大片的绿地。整个规划地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三部分。
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校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力图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美的矛盾,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宜人的校园生存环境。
构建生态校园的内涵
校园环境生态美学是一项包括生态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是生态美学在校园环境中的具体运用,其最高层面的价值在于在满足环境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的素质教育价值。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审美是学生心灵和校园环境沟通的中介。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因此,校园环境追求生态美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的实现,它构筑并丰富着校园的审美空间。
(1)生态校园环境的本质是“生态平衡”。生态失调的环境,都是生机窒息的环境,都是不美的环境。为此,学校要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有责任、义务去爱护环境,美化环境,此外,在保持外在环境的同时注重营构内在人文生态环境,做到真正的内生态平衡。
(2)生态校园环境的特征是“秀外慧中”。校园生态系统是生态结构与系统功能的统一。结构是内在的,功能是外在的。理想的学校生态环境,应该有良好的结构机制,和充满美感的外在生态表现,从而使校园成为学生的天堂。
(3)生态校园环境的基础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对校园环境的审美,可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对它的形式,即形象、空间组合、装饰、质地、色彩等等;二是对它的内容,如生态性、功能性、实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等。前者是由建造法则所创造出来的美,是一种能通过视觉直接感知的“形式美”。后者是一种内在涵蕴的美。我们既要承认“形式美”和“内容美”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必须做到二者的统一——统一于校园环境的生态美。
在布局手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校区采用的是条带加组团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
设东北两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连接两次入口的自然环路为车行道(14m),引导车流;教学实验区道路采用规则式棋盘式布局(7m);学生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各组团均有或纵或横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环路;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建筑楼群
教学实验楼建筑群成条带状布置,为东西走向;宿舍楼为组团式布局。
总体布局可用“一心三带四区”来概括。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