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规划心得
这是大三的第一学期,这学期学的全是专业课程,而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是完成了很多课程设计。如工程估价、概预算、通信网规划、招投标。在我看来通信网规划这个课程最难做,而且文档资料也最多。
从这门课程的书本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师怕我们不能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经常举例说明,让我们感到通信网规划是一件十分庞大的工程,尽管老师举了很多使用例子,但我们却任然对其很茫然。所以在这学期我们整个专业分组做了一个两江新区的通信网规划的课程设计,以此来加深我们对这门课的认识,让我大致了解到主要要干些什么事。
这次课程设计我组十分重视,改了一次又一次,虽然第一次被指出很多问题,但我们没有气馁,经过询问老师和查询资料,不断修改,又分工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最后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这次设计。在课程的学习中,从对各种通信网络全然不知到慢慢熟悉,获得了很多专业知识,其中有很多困惑,如接入网的分类,核心网的组成用途等等。但现在回想起来,所以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通信网规划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们组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通信网规划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这门课程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第二篇:通信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经过对《通信网规划与实务》一学期的学习,不仅让我对电信网的概念、结构和主要的技术基础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也让我学到了关于电信网规划基础的许多知识,甚至是利用图论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在电信网的规划之中。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们的处理通信网的实际规划有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整体概念。在期末对于两江省的通信网规划的综合性作业更是将我们一学期的理论学习真正用到了实处,通过我们自我的规划巩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也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切的理解所学,从而学以致用。
本次综合作业是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对两江新区进行通信网的三年滚动规划,我担任了我们组的组长,所以更加感觉到任务的艰巨。因为以前对这方面的接触比较少,也没有做个类似的课程设计,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不免显得比较吃力。对于通信网三年滚动规划的整体把握不是很清晰,在开始对于任务的分配上无从下手。在经过对导演组给的关于两江新区资料的仔细研究、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以及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关于通信网规划的相关信息后,对此次的综合性作业的方向有了整体性把握后,才开始了对于任务的分配和规划的设计。其实有时候事情的前期准备比做事情来的更为重要。
此次对于两江省通信网三年滚动规划的作业完成,不仅让我们强化了《通信网规划与实务》书中的关于电信网规划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更是让我学会了运用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任务。因为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结合大家的思想和力量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项任务。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所以作为组长应该清楚组员的能力有优势所在,让大家能够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完成好本次的任务。这次的作业也很好的锻炼了我的团队组织能力,可能作为组长,会比较累,但是我觉得也是一次机会,不仅让我学习到了课本和实践知识,也让我学到了人际间的沟通交流,和如何对团队进行管理,任务分配等实践能力。
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为思考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不管是在我们本次的规划设计中,还是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这都是一项需要我们永远保持的习惯。多学习,多思考,这样将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锻炼……
第三篇:通信网总结第一章通信网概述
1.1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信宿:信息的接收者。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1.2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
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
1.3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1.4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答:基本组网结构:
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Ø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1。
Ø环形网。同样节点数情况下所需线路比网状网少,可靠性比星形网高。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
Ø总线形网:优点:①节点接入方便②成本低,缺点:①传输时延不稳定②若传输总线损坏,整个网络会瘫痪。
非基本结构:Ø复合网:吸取了网状网和星形网的优点。Ø格形网:由网状网退化而成,线路利用率提高,经济性改善,但可靠性降低。Ø树形网:星形网拓扑结构的扩展。与星形网相比,降低通信线路成本,但网络复杂性增加。Ø蜂窝网:无线接入网的常用结构。
1.5试述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答:①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②信息传输的透明性和传输质量的一致性③网络的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
1.6什么是三网融合。技术基础是什么。
答: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在高层业务应用上的融合。主要表现为:网络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ip协议是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第二章传送与交换
2.1有线传输媒质包括哪几种。及应用场合。
答:对称电缆(双绞线)市话用户线路,局域网。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天面馈线。光缆:大容量、长距离数字信号传输。均衡器、再生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中继传输系统。
2.2无线传输信道有什么特点。从技术角度看,无线通信技术可分哪几类。按功能,无线通信系统分哪几类。
答:特点:(1)频谱资源有限(2)传播环境复杂(3)存在多种干扰(4)网络拓扑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技术角度: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功能角度:信息传输系统:地面微波中继传输系统,卫星传输系统;接入系统:陆地移动通信系统(plmn),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3信道复用的原理,及信道复用的各种方法。
答:原理:将一条线路分成多个子信道来传送多路信息,各个子信道彼此正交。主要方法: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
2.4时分复用分哪几种方式。各自特点是什么。
答:同步时分复用stdm和异步时分复用atdm。stdm:固定分配时隙对多个输入设备的信号进行组合。采用固定帧长,存在空闲时隙。atdm:动态按需分配时隙。无空闲时隙,效率比stdm高。
2.5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作用。
答:传输设备: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于传输媒质上进行传输的信号的设备。传输复用设备:将多路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和解复用的设备。
2.8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答:多址接入方式:网内不同地址的用户独立地访问公共媒质或公共信道,通过某种方式区分不同的用户,实现用户间通信。动态分配接入方式:通过非竞争信道访问机制(控制接入)或竞争信道访问机制(随机接入)来访问信道。
2.10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异同。
答:电路交换:采用同步时分复用(在物理层上的复用),通信时双方之间需要建立专用的电路(路径)作为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线路,帧长固定。分组交换:将较长的报文信息分成若干短的分组,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在网络层的复用)和存储-转发方法,分组长度可变。atm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用技术,属于快速分组交换,atm的分组单元长度固定。
2.11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答:虚电路:需要端到端的连接,仅在连接建立阶段需要目的地址,分组按顺序发送到目的地址,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由通信子网负责。适合长时间的数据交换。数据报:不需要端到端连接,每个分组都有目的地地址,分组可能不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地,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由主机负责。适合军事通信、广播通信。
2.12说明逻辑信道和虚电路的区别。
答。逻辑信道是dte和dce之间的一个局部实体,它始终存在,可以分配给一条或多条虚电路,或者空闲。虚电路是由多个不同链路的逻辑信道连接起来的,是连接两个dte的通路,dte之间通信结束后,虚电路随之拆除,而逻辑信道永远存在。
2.13给出接入网定义,列举三种接入网技术。
答。接入网是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实施网络,有时也称用户网。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光纤到户(ftth),卫星通信。
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
3.1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体系结构
答。现代通信网结构复杂,要实现不同网络、不同制造商设备在不同层次上的互联,就需要整个通信网必须有一个体系结构,使得在这种体系结构下的设备,只要在某一共同的层次上遵守相同的通信协议,就可以实现该层次上的互联互通。
3.2画出osi参考模型,并简述各层主要作用。
答:(1)应用层:用户接口、应用程序(2)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压缩和加密(3)会话层:会话的建立和结束(4)传输层:端到端控制
(5)网络层:路由,寻址(6)数据链路层:保证无差错的数据链路(7)物理层:传输比特流
3.3比较tcp/ip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之间的异同。
答:相同之处:
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
2、协议栈中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3、根据网络不同的功能对网络分层;不同之处:
1、osi参考模型明确了服务,接口和协议3个概念;
2、osi参考模型是在协议发明之前就产生的,而tcp/ip模型是在协议后出现的,tcp/ip模型只是这些己有协议的一个描述而己;
3、层次的数目不同(osi参考模型有7层,tcp/ip模型只有4层,它们都有网络层丶传输层和应用但其它的层不同)
3.4简述tcp/ip体系结构及各层功能
答:tcp/ip体系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事实标准,整合了osi模型的高三层功能。(1)网络接口层:tcp/ip的最底层,提供数据的传送方法,将ip地址映射为网络使用的物理地址。(2)互联网层:负责将数据报送到目的主机。(3)传输层:负责应用进程间的端-端通信。(4)应用层:tcp/ip协议族的最高层,规定应用程序怎样使用互联网。
3.5试举例说明为什么一个传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
答:tcp连接通过三次握手来保证连接的正确建立,同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tcp窗口大小信息。以下步骤概述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计算机联系服务器计算机的过程:,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置位的tcp报文,其中包含连接的初始序列号x和一个窗口大小(表示客户端上用来存储从服务器发送来的传入段的缓冲区的大小)②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syn报文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和ack都置位的tcp报文,其中包含它选择的初始序列号y、对客户端的序列号的确认x+1和一个窗口大小(表示服务器上用来存储从客户端发送来的传入段的缓冲区的大小)③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端返回的syn+ack报文后,向服务器端返回一个确认号y+1和序号x+1的ack报文,一个标准的tcp连接完成。tcp使用类似的握手过程来结束连接。这可确保两个主机均能完成传输并确保所有的数据均得以接收。
3.6文件传送协议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答。ftp协议需要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两条tcp连接,一条是控制连接,用于传送各种ftp命令,一条是数据连接,用于文件传送。服务器端根据客户端传递过来的ftp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3.7分组话音、文件传送、远程登录,选择哪种tcp/ip传输协议(tcp或udp)较为合适。答:分别用udp、tcp、tcp。
第6章电话通信网
6.1什么是长途网。画图说明我国二级长途网的网络结构。
答。由多个长途编号区的本地网所构成通信网,可称为通信网。图见书图6.7。
6.2长途网中各级交换中心的职能和设置原则是什么。
答:长途两级网将国内长途交换中心分为两个等级,省级(直辖市)交换中心,用dc1表示,和地(市)交换中心,用dc2表示。职能:dc1主要是汇接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话、去话业务,以及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c2的主要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设置原则:ü直辖市本地网内设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均设为dc1(含dc2功能)ü省会本地网内设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时,均设为dc1(含dc2功能)设三个及三个以上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设两个dc1和若干个dc2.ü地(市)本地网设长途交换中心时,所有的长途交换中心均为dc2.
6.3什么是本地网。画出分区双汇接网络结构示意图,并指出采用分区双汇接结构的原因。
答。本地网指在同一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居间中继线、接入电路和话机终端等组成的电话网。
图见书图6.4.分区双汇接结构比分区单汇接的可靠性高,当网络规模大、局所数目多时比较适用。
6.4试说明国际网的网络结构。
答。国际电话网是由各国(或地区)的国际交换中心(isc)和若干国际转接中心(itc)组成的。国际电话网通过国际转接中心itc
1、itc2和国际交换中心isc将各国长途电话网进行互连,构成三级国际长途电话网。各itc1之间以网状网互连,itc1与所属的itc
2、itc2与isc以星形方式连接。
6.5什么是路由。基干路由、低呼损直达路由、高效直达路由和最终路由各有什么特点。
答:对于不属于同一交换中心的两个用户,当用户有呼叫请求时,在交换中心之间要为其建立起一条传送信息的通道,这就是路由。基干路由:构成网络基干结构的路由,呼损率小于等于1%,基干路由上的话务量不允许溢出到其他路由。低呼损直达路由:呼损率小于等于1%,话务量不允许溢出到其他路由。高效直达路由:没有呼损指标要求,话务量允许溢出至规定的迂回路由上。最终路由:任意两个交换中心之间可以选择的最后一种路由。
6.6路由选择结构和路由选择计划各有哪几种类型。答。路由选择结构分有级和无极两种结构;路由选择计划分固定选路计划和动态选路计划两种,其中动态选路又包括时间相关选路、状态相关选路和事件相关选路。
6.7路由选择的主要规则有哪些。
答。确保传输质量和信令信息的可靠传输;有明确的规律性,确保路由选择中不会出现死循环;一个呼叫连接中串接的段数应尽量少;能够在低等级网络中疏通的话务应尽量在低等级中疏通。
6.8a到b,c到d应如何选择路由。答:a到b:a-e-bc到d:首选c-d,其次c-e-d或c-f-d,最后c-e-f-d
6.9请说明我国gsm移动网网络结构
答。我国gsm话务网目前采用汇接制,大多数省份或直辖市采用三级网的网络结构,即移动业务本地网、省内网和全国网。各省设置一对
tmsc1,各tmsc1之间网状连接,构成全国网;各省设置一对或多对tmsc2,tmsc2之间网状网连接,并与其归属的tmsc1连接,构成省内网;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移动端局(msc),并设立一个或多个hlr,msc与所属的tmsc1和tmsc2之间为星形连接。
6.10画图说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构成。答:见书图6.20
第七章数据网
7.1试述组成分组交换网的设备及其功能。
答。分组交换网由分组交换机、连接这些交换设备的链路、远程集中器(含分组远程集中器(含分组拆装设备)负责非分组型终端的集中接入和将数据打包成分组数据、或将分组数据恢复成非分组终端能够识别的数据;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对分组网络进行管理功能。
7.2简述ddn网的组成并给出ddn网的结构
答。一个ddn主要由本地传输系统、交叉连接和复用系统、局间传输及同步时钟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组成。ddn网的结构见书图7.6。
7.3简述帧中继网的定义、功能及特点。
答:帧中继是在用户-网络接口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其中的用户信息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对用户信息流进行统计复用;帧中继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帧中继的特点:有按需分配带宽,网络资源利用率高,采用虚电路技术,不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兼容多种协议,支持多种数据用户。
7.4简述atm网的定义、分类及主要接口。
答。采用atm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可以分为共用atm网、专用atm网和atm接入网;主要接口有uni、nni、b-ici、dxi、funi五种。
7.5简述局域网的几种访问控制方式及特点。
答:局域网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csma/cd原理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在网络负载增大时,发送时间增长,发送效率急剧下降。令牌环适用于环形拓扑结构的局域网,能够提供优先权服务,实时性高,缺点是控制电路复杂,令牌容易丢失;令牌总线主要用于总线形或树形网络结构中,优点是各工作站对媒质的共享权力是均等的,可以设置优先级,也可不设;吞吐能力好,缺点是控制电路复杂,轻负载时,线路传输效率低。
第八章ip网
8.1简述ipv4的地址划分方法及ipv4的缺点。
答:ipv4使用32位地址,分为a、b、c、d、e五类。32为地址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部分代表网络地址,后面的部分代表局域网地址。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ip地址段:127.x.x.x给本机地址使用;224.x.x.x为多播地址段;255.255.255.255为通用的广播地址;
10.x.x.x、172.16.x.x和192.168.x.x供本地网使用。缺点:①地址空间有限;②路由表随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增长,造成选路困难;
③地址分配与配置复杂,不支持真正的即插即用;④支持的服务类型有限;⑤ipv4的可变长选项字段可提供额外的特殊功能,但会影响路由器
性能使得它们很少采用;⑥安全性差。
8.2简述ipv6与ipv4相比的优点。
答。报头简化、扩展灵活;地质结构层次化;即插即用的连网方式;在网络层实现认证与加密;满足多种服务质量要求;更好地支持移动通信。
8.3ipv4向ipv6过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分别用什么技术。
答:ipv4向ipv6过渡,需要解决两种场合下的通信问题:一是被现有ipv4路由体系相隔的局部ipv6网络之间如何通信;二是如何使新配置的局部ipv6网络能够无缝地访问现有ipv4资源。对于第一类问题,可以使用隧道技术或双协议栈技术解决;对于第二类问题,可以使用双协议栈技术或地址翻译与报头转换技术。
8.4给出ip电话网基本模型。
答。ip电话网主要包括ip电话网关、ip承载网、ip电话网管理层面及电路交换网接入几个部分。ip电话网的基本模型见书图8.14
8.5ip电话网与pstn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1)节省带宽。pstn使用电路交换,消耗的带宽为64kkbps,而ip电话只需6~8kkbps(甚至低于2.4kkbps),从而节省了带宽,降低了成本。(2)通话费用低。成本的降低,使通话费用随之下降,尤其是长距离通信。(3)可以方便地集成智能。ip电话网继承了计算机网的智能模块,可以灵活地控制信令和连接,有利于各种增值业务的开发。(4)开放的体系结构。ip电话的协议体系是开放式的,有利于各个厂商产品的标准化和互相连通。(5)多媒体业务的集成。ip电话网络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为将来全面提供多媒体业务打下了基础。
第九章通信网规划
9.1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定性预测分析的方法。
答:也称直观预测法。适用下面两种情况:ü对缺乏历史资料的业务进行预测;ü着重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9.2常见的时间序列预测技术有哪些。试分析它们的具体应用场合。
答:主要有:时间序列外推预测法,包含线性模型、指数和幂函数模型,线性模型常用于电话用户的发展预测,指数模型通常适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及新业务发展初期业务量的预测;幂函数适用于长途电话业务量的预测。成长曲线预测法,包含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适合呈现从萌芽期、起步期、快速增长期到饱和期的s型增长趋势的业务类型,例如某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的预测。
9.3试述成长曲线的预测方法通常应用的场合。答。成长曲线预测法,包含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适合呈现从萌芽期、起步期、快速增长期到饱和期的s型增长趋势的业务类型,例如某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的预测。
9.4试述线性回归预测中,统计检验方法的作用。
答。根据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并不一定是合理的,需要用统计学中模型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可用性和可信性。
第十章支撑网
10.1支撑网的作用是什么。主要由哪些网络构成。
答。支撑网是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通信网功能,提高整个通信网的服务质量而形成的专门网。包括no.7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10.2no.7信令系统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答:信令传递速度快;信令容量大;灵活性大;安全可靠性好;使用范围广;具有提供网络集中服务的功能;
10.3简述no.7信令系统的功能级结构、各部分构成。
答:采用四级功能结构:第一级(mtp-1)是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第二级(mtp-2)是信令链路功能级;第三级(mtp-3)是信令网功能,由信令消息处理和信令网管理两部分组成;第四级(up)由不同的用户部分组成;
10.4简述我国no.7信令网的基本结构和各级连接方式。
答。我国no.7信令网采用三级结构,第一级是信令网的最高级,称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第二级是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第三级为信令点sp。第一级hstp采用ab平面连接方式,是网状连接方式的简化形式;第二级lstp到lstp和未采用二级信令网的中心城市本地网中的第三级sp到lstp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方式;大、中城市两级本地信令网的sp到lstp可采用按信令业务量大小连接的分区自由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方式。
10.5给出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等级结构,各级主要采用哪些同步措施。
答。我国的网同步方式是分布式的、多个基准时钟控制的全同步网(见书图10.13)第一级是基准时钟,由铯原子钟或gps配铷钟组成;第二级为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时钟,分a、b类;第三级时钟是具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度晶体时钟。
电话网的质量要求:失效率(λ)修复率(µ)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tbf=1/λ;平均修复时间(meantimetorepair,mttr)mttr=1/µ
系统有效度(a)a=mtbf/(mtbf+mttr);系统不可利用度(u)u=1-a=mttr/(mtbf+mttr)
呼损率。用户数大于信道数时,会发生多用户同时要求通话而部分用户不能通话的情况,即损失话务占流入话务量的比率。
接续时延或拨号时延:拨号后时延是指用户拨完最后一位被叫号码至获得网路响应的时间,包括用户收到网路响应如听回铃音,忙音、录音通
知、和终端提示音等
响度:话音音量;清晰度:话音可懂度;逼真度:话音音色
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通信技术数字化;通信网络宽带化;通信业务综合化;网络互通融合化;网络管理智能化;通信服务个人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尤其是两位老师费心费力的教我们。由于我们上学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学的不是很好,很多东西都没有掌握,也忘了差不多了,这对我们这学期的实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基于这种情况,陈老师给我们补了好几节课,让我们做实验时减轻了不少负担。
对于这门课,我建议老师多补充一些与实验相关的课上没有的知识,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的意义。而且同学们反映都好,总之这门课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其他的两位老师安排的很好,没有什么意见。
还有就是期末考核的事情。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实验课,我们就应该注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