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闲置桑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煤炭企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探索与实践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攀煤公司),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在“大三线”建设中,为攀枝花钢铁基地配套建设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原属煤炭部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1998年下放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8月起隶属川煤集团管理。公司现有总资产90亿元,在册员工13690人(其中,在岗员工11349人),离退休员工19337人,矿区员工家属11万人,公司原煤核定生产能力567万吨/年,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公司先后实施了矿井安全机械化改造、宝鼎矿区深部资源勘探、走出去异地资源整合等重大工程,建成了2×135千瓦煤矸石发电、8000吨工业硅、100万吨焦化等重大项目,实施了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经过50余年的艰苦创业与改革发展,已建设成为以煤为主,相关多元为支撑的煤电冶、煤建材、煤化工、煤机制等多业并举、配套发展的现代综合能化企业。

一、攀煤公司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背景

(一)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土地资源作为煤炭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不同程度出现众多地块闲置或低效率利用等现象。

(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合理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它既可以解决攀煤公司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又可以为攀煤公司辅业发展、增收创效、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探索新的路径和方式,更可以为攀煤公司争取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三)助推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攀煤公司作为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国有老企业,虽然煤炭开采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但相关辅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效果不佳,长期依附煤炭主业生存,加之煤炭开采受资源、环境、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等因素的制约越来越大,如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必然走不出从资源开发到繁荣兴盛到枯竭衰败的宿命。

二、攀煤公司闲置土地分布及成因

攀煤公司共有土地约18000亩,其中荒山、闲置土地60宗,面积4076770.82平方米,约6115亩,其中,四矿、精煤公司17宗,面积1455758.32平方米;公司机关、供应处、机制公司等31宗,面积703883.43平方米;焦化、九鼎、恒威公司12宗,面积232195.59平方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发展预留所致

攀煤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因一些客观原因,需要为未来的发展壮大预留一些土地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土地因为企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成了“闲

-2

攀煤公司采取项目开发、农业发展、租赁合作、土地使用税费减免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等五种有效方式,积极探索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优先利用矿区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最终达到非煤产业的转型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

四、攀煤公司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主要做法

(一)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确切底数

要想搞好企业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就必须先摸清家底,搞清楚有多少闲置土地,哪些土地可以开发利用,宜于开发什么项目,哪些土地宜于近期开发,哪些土地宜于中长期开发,哪些土地吻合国家哪些政策,适于开发什么项目。为此,攀煤公司首先成立了农林公司,对矿区红线范围内的闲置土地进行了调查摸底,性质分析,并予以分类统计,登记建档;其次依托公司成立不久的政策研究委员会,积极研究国家化解过剩产能和开发利用闲置土地的相关政策,做到了闲置土地心中有数、政策争取心中有数,“两个心中有数”为攀煤公司制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实施规划方案和争取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突出农光互补,推进转型升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攀煤公司闲置土地被有效盘活,对于高效利用采煤沉陷区、提高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农业综合发展、促进公司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攀煤公司在以往形成以煤为主,相关多元为支撑的煤电冶、煤建材、煤化工、煤机制综合配套产业格局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农业与光伏互补的产业发展链条,改变了以往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