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免疫规划质量管理年汇报材料

赴灌云、赣榆考察情况汇报

10月29日至11月2日,我们分别赴连云港市灌云县、赣榆县学习考察,积极吸取两地在产业经济、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力求领会精髓、启迪思维,结合我区实际进行比较分析,为推动我区“集聚产业、集聚人气”,加快建设滨江港城提出工作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感受

灌云、赣榆两县分别位于连云港市南部、东北部,是传统的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近年来,两县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出现了“洼地崛起”的可喜现象,两地均入围“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一是发展速度快。在“十一五”期间,从2005年开始,经过三年发展,到2008年底,灌云县gdp由46.48亿元增加到96.72亿元,增长1.1倍;固定资产投资由26.2亿元增加到123.6亿元,增长3.7倍;实际利用外资由1632万美元增加到1.55亿元,增长9.5倍。赣榆县gdp由74.8亿元增加到133亿元,增长77.8%;固定资产投资由50.13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增长1.6倍;实际利用外资由3530万美元增加

1到1.4亿元,增长2.96倍。

二是城建力度大。灌云、赣榆两县充分利用海边滩涂、盐碱地,“跳出旧城建新城”,减轻了动迁负担,节约了建设成本。灌云县在2005到2008年间,快速拉开了10平方公里新城框架,新铺城市道路41公里,新开工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30万平方米。赣榆县2008年投入60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80个,建筑业完成施工面积76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20万平方米,其中,投资16亿元建设的5.5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区已初步具备居住、办公条件。

三是项目意识强。两地都把招引重大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灌云县在2005到2008年间,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1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74个,超10亿元项目12个,新投产项目345个。赣榆县2008年实现工业投入95.5亿元,全年有新海石化、嘉宝制管、晶能硅业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金新利不锈钢、华禹铸管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其中,金新利不锈钢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预计今年建成,一期建成后可年产不锈钢70万吨,实现销售50亿元,税收1.5亿元,吸纳就业1000余人。

四是干部闯劲足。在与两地干部的交流中,我们真切感受到虽然灌云、赣榆物质条件差、发展基础弱,但当地干部自信不自弃、争气不服输,处处洋溢着负重奋进、争先争优的创业热情。灌云提出“五个看齐”的口号:“基层向机关看

2齐,机关向班子看齐,班子向班长看齐,班长向更高目标看齐,全县各级干部向县委书记看齐”,领导干部带头争当表率。赣榆县通过开展“三学四改五突破,科学发展当先锋”、“百题大调研、千人大集训、万人大讨论”等活动,提振发展信心、破解发展难题,着力在思想认识、服务效能、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组织建设等面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收获

灌云、赣榆的所见所闻,我们在感官上受到强烈震撼,在心灵上受到深层激荡。特别是对两地在发展规划、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收获颇多。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着重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人气集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明确建设“核心区”。就我区现状看,虽然以口岸街道为基础的主城区具有一定人气基础,但区域狭隘,不利于新建大型公共设施,对原有设施进行扩容升级,动迁成本太高。因此可以考虑,围绕临湖新区建设新城,通过学校搬迁,体育场馆、高档住宅区、以及人工湖风景点的建设,以功能集聚推动人气集聚,同时借助当前我区大规模城市动迁的机遇,打破各镇、街区划限制,鼓励各地拆迁户向“核心区”集中安置,迅速扩大城区人口规模。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味。灌云通过建设大伊山风景区,赣榆努力打造“苏北的北戴河”,宣传展示自我。我区应当加快大桥生态景观公园、海军舰艇主题公园、柴墟水景街区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培育地方特色“名片”,提

7升城市品位,扩大知名度。

(四)建立倒逼推进机制,激发干群活力。灌云、赣榆等地取得的显著成绩证明,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因此,我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以思维机制创新,激发干群活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增强机关部门向心力。引导各地、各部门跳出“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小盘子,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服从发展大局,相互协作、配合联动,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二是实行倒逼机制,狠抓落实推进。实行倒逼推进的督查机制,对重点工作,倒排进度、倒排时限、倒排任务,用责任压、用督查推、用奖惩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三是汲取民智,激发民力。学习灌云县设立“民情巡视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深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后街背巷,倾听投资者、群众心声,归纳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整理基层意见建议,供区委决策参考,激发全区上下为发展献计献策、出力流汗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