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刘守英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林坚副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土地管理仍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发展,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
胡锦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第一,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第二,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标准。第三,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加大土地督察和执法力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第四,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行政管理能力建设。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服务,不断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依法管地用地。要深入进行土地资源国情和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基本知识,使全社会都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保护耕地的重大意义,使保护耕地、节约用地观念深入人心,广泛形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篇:我国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问题研究大全我国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许多不合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规划与管理的作用,为了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的刊用状况,相关部门先后引入了土地资源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土地规划与管理能显著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土地刊用率,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有力保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在实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给土地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对土地造成破坏,而降低土地利用率。文章中,笔者将首先阐述加强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的意义,并针对当前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土地利用率
一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的意义
土地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生产要素,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种类,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财富。我国并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现实情况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为紧缺。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许多地区都先后投入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作当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土地总体规划与管理工作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然而,我国许多农村土地布局仍然处在混乱的状况当中,而且普遍存在着被严重破坏的现象,土地利用率难以提高,以致对农业生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阻碍经济的稳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因此,解决日趋严重的土地规划与管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土地用量等问题,其中建设用地将使用一大部分的分农用地,尤其是耕地,因此耕地的占补平衡形势将更加严重,因此亚需在满足国家政策要求的前提下,解决在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耕地保护这一问题我国需要制定相关的投资方式以对现有的耕地形成可靠保护,从而保证足够的粮食耕种面积,这将在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能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只有处理好土地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否则将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必须要认真分析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理清思路,加快改革的步伐,以此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管理制度,并同时切实贯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在不损害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的前提下,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一些乱象及其原因,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原则
(一)优先进行农业耕作使用原则
农村土地的根本职能就是农业生产,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而农产品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所以,农村的土地规划工作务必要优先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二)节约土地原则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其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加。无论是农民居住条件还是各类娱乐场所,都希望能够将活动场所的使用面积扩大。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要确保农田基本建设实效性强,切勿刻意追求美观。而非农建设用地应尽量选取劣地或者荒山,进而有效地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三)因地制宜原则
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例如。不同地区的资源差异、经济条件差异等。其会直接影响到土地规划的方向以及深度。所以,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三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失完善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
(1)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方案
目前来看,农村土地的规划存在相当多的漏洞与不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着重于总体规划,而忽视了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而且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方面没有较为完善的行政体系支撑,只是作为总体规划的附属而存在,这容易导致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出现偏离的情况,使得农村土地规划的难度加大。比如说土地规划的片面性以及土地规划利用的碎部性、土地规划缺乏现势性、土地规划利用管理与群众利益的冲突性以及土地管理涉及的财产归属以及土地权益问题等等情况,都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划管理体系来应对和解决。还有些地方即算是有相应的规划管理条例,也很难认真严格的执行,这更加剧了土地利用与规划的不充分性等问题,使得有关土地权益问题矛盾重重。土地规划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规划的碎片性等都体现出土地规划管理体系的不足与缺失。(2)缺乏健全的管理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主要是由县、乡(镇)的国土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但是,在编制的落实过程中,很多具体问题则需要县级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如此,导致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编制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3)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城乡差异明显
由于城乡土地利用在经济收益上存在明显差异,以至于土地规划计划管理过程中,也体现了明显的城乡差异(这种差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缺乏明确的定义。《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土地是村集体所有,同时亦规定村民并没有处理土地的权力。这与所有权权能设置相互矛盾,这一情况导致在征地的过程中,将农民集体放在弱势位置上,其很难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并没有明确主体界限。《土地管理法》中规定:农村的集体土地可以由村委会或者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管理,也可以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管理或经营。但是,在对这些组织的监管工作上,却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与其配套,如此一来,部分村干部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假公济私”,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最后,所有权的弱化,管理组织内部成员的约束力下降。目前,农民普遍认为农村土地是归国家所有,然而,国家与集体所有制在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农民认为集体土地遵循“先占先得”的分配原则,以至于各种土地权属纠纷纷纷出现。而在缺乏处置权的情况下,村委会等集体土地所有权组织基本上丧失了所有权主体的各类权利,以至于其对内部成员的约束力严重不足。
(三)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率低
我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村民对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土地只能进行承包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允许出让)出租或用于非农业建设。如果村民出租或者“出卖”了承包的集体土地,则村集体不能批准其再次申请宅基地。由此可见,农村的集体土地只能是村民自行使用。这一模式并不利于城镇化建设,导致土地的市场配置作用发挥不出来,使得农民的土地资产价值无以体现。
(四)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公众参与度低,参与质量不高
目前在进行土地整理与土地规划设计过程中,公众参与机制还不健全。有些部门虽然运用新闻媒体、宣传展板、报刊等方式进行了宣传,但把宣传等同于公众参与了,这种现状让老百姓根本不了解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有些部门虽然开了听证会,但参与者仍然是少数的精英群体,这些规划意见只是反映了专家学者们和行业主管领导们的意见和想法,并不能完全代表公众意见。因此,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很容易发生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无处申诉的现象。很多农地整治过程中,并没有遵循农民的意愿,就按规划方案进行整合,致使农民利益受损。
(五)土地污染严重
随着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废气排放量随之增大,污染物通过水力进入土壤,致使土地中毒,土壤自净能力已经达极限土地产出量不高;此外,农民往地里大量施无机肥(尿素,硝胺酸,钾肥等),极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性质变化,弱化了土壤的品质,致使土地质量下降。
四改善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健全现有的土地规划与管理体系
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保证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显得非常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为土地管理行为提供有效的约束,确保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有据可循。而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离不开专业的规划人员以及严格的土地管制制度,为了确保土地的利用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队伍,参与规划的成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还必须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专项规划,同时强烈的责任感也是确保土地规划合理性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农村农用地总量保持基本平衡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农村田坎系数过大,晒谷场面积过大,而且道路修建也过多地占用了农田,并普遍存在沟塘被遗弃的现象,因此针对这部分用地的整理,不仅能够扩大农用地面积,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加强土地整理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农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进程的加快,水质、土嚷、空气的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只有通过土地整理,才能避免废弃物对农业造成直接污染_保证农业生态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三)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长期规划目标
土地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任何人都无权滥用。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要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利益进行四位一体式的权衡考虑,要在遵循用地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开拓农村规划用地。对于农村土地规划而言,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更要做长远盘算和规划。要依据科学的用地规律,对土地进行开发和使用,要细水长流,留足后备,不可一次全部开发。此外,对用于现有农村土地改造的资金,要用到实处,要按一定的比例留出足够资金用于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保证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的顺利和高效开展。
(四)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督管理强度
对于非法占地等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并严厉打击,对非法占用土地修建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根据相关法律勒令拆除,不得用处以罚款,补办手续等方式代替,坚决纠正过去整改非法用地只通过罚款和补办手续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设立专门的、不受上级主管部门干涉的监督小组,对执法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对有案不查、执法不严等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从而扭转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的局面。
(五)做好法律宣传工作
转变法制教育以单一的说教方式开展的状况,从而提高农村法制教育的效果管理部门在进行教育时可以运用灵活的手段,多样的方式,融入以案说法,或者举办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通过这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在娱乐中提升法制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树立法律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宣传栏、报纸等形式,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途径,改善法制教育的效果,以为土地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戚文超.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改革对策[j].i高教论坛,2014(1)..[2]田立峰.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4)[3]靳鹏钰.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0(3)[4]袁维.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效益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1-2[5]谭善凯.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2011(3)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
第五篇: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
公务员工资是公务员收入分配的一部分,而公务员收入分配又是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解决公务员工资分配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不仅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工资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且有利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目前,国内对公务员如何管理关注较多,对公务员的工资关注大多只是从工资是否涨以及公务员工资变动对其他行业的影响。本文着眼于如何完善制度方面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进行研究,是对相关理论的有益补充,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对国家行政体制合理化、行政行为规范化、行政人员高素质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工资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直接关系着整个公务员制度的运作实效。科学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不仅涉及公务员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广泛的影响,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从研究薪酬制度的相关理论入手,运用文献法、归纳法、比较法等方法,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历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对2006年改革存在的工资设计有不合理因素、公务员工资晋升办法较为烦琐、退休制度仍需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工资分类机制、公务员工资立法、工资平衡比较制度、工资变动机制,改革现行公务员退休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力图通过对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研究,理清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思路,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公务员工资管理、促进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提供有益帮助。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公务员工资的概念及其功能,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涵义和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各个时期的指导思想等,并介绍了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相关理论。在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理论分析中,简要概述了古典经济学家的薪酬观点、效率工资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从建国初到现在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四次改革,分析了历次改革的背景、成因、改革内容、成果和弊端,重点介绍了2006年7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次改革后仍然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有针对性地从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着手,提供了一系列可选择的化解措施和对策。提出了包括完善职位分类体系,建立工资分类机制;加快公务员工资立法,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工资平衡比较制度,建立灵活的工资变动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健全公务员考核制度体系;改革现行公务员退休制度,推行社会养老机制等深入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