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生产实践教学效果探索

[摘要]以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地质工程专业特点,探讨了生产实践教学中在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场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综合实训场、生产技术人员进校园等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践能力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践;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地质工程专业,且都具有自身办学特点。安徽理工大学于1996年开办地质工程专业,办学初期具有鲜明的煤炭行业特色,为我国煤炭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地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地质工程实践教学开展了深入探索。但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生产实践能力训练相对薄弱的问题,近年来部分用人单位也反映了这一情况,给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以提升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生产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地质工程专业办学特点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设立的地质科,1955年招收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本科生,1996年由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合并调整为地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我校地质工程专业以服务煤炭行业为主,办学特色鲜明,培养了彭苏萍院士、邱楠生教授等一大批杰出地质人才。近年来,为适应工程建设领域和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对地质人才的巨大需求,我校适时调整了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能力,能从事地质、交通、土木、水利等行业生产与管理工作的技术人才。我校始终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办学理念,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实践教学效果来看还不理想,这些给地质工程专业社会认可度和学生自信心造成一定影响。

二、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时间较短,无固定场地。目前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工程地质勘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在学时安排上,地质认识实习2周、地质填图实习5周,而生产实习仅1周时间,生产实习时间明显较短;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填图实习分别有淮南舜耕山—八公山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和巢湖凤凰山实习基地,有固定的实习场地和系统的教学内容,但生产实习无固定实习场地,这些直接影响生产实习效果。

(二)实习时间安排时常冲突。按照我校教学管理制度,实习时间通常按教学计划提前确定,但到了实习时间,由于受天气、安全、现场管理等因素影响,在确定时间内无法按计划开展生产实践教学,而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往往很难集中安排时间开展实践教学。工程地质勘察实习是我校地质工程专业一次重要的生产实习,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五学期末,但实习时间段雨雪天气较多,生产单位业务也较少,常常造成实习内容无法开展,实习效果不理想。

(三)实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尽一致。目前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大多依赖淮南当地的勘察、岩土施工单位,生产单位工作内容单调、重复,难以满足实习内容多样性要求;生产单位使用的设备、仪器大多为常规设备,无法满足实践教学前沿性、先进性要求;基于安全与劳动效率考虑,生产单位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训练的机会很少,导致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加之现场讲解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实践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四)实习成本越来越高。由于从学校到实习现场都有一定距离,甚至较远,基于出行安全和集中管理考虑,一般是包车前往实习现场,路远时还要考虑吃饭、甚至住宿等实际问题;同时还需要支付必要的现场人员讲课费等,使得实习成本不断上升,给办学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左清军,易武,卢书强.协同合作背景下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构建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3):113-116.

[3]王明梁,孙林华.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6(1):37-40.

[4]鲁海峰,张平松,刘文中.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5(4):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