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县委安排,我局于近期组织专人对***“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全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兴工强县”,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对解决“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发展现状

***地处引黄灌区、**平原中部,是***市的近郊县,城郊农业优势明显。下辖四镇一乡两个农牧场,共有农业人口14万人,在册耕地48万亩。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8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371元,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8.5万亩,粮食总产20.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二代节能日光温棚达到12万间,移动温棚达到3.5万间,蔬菜总产达到20万吨,总产值达1.8亿元;黄牛饲养量4.16万头,奶牛存栏6860头,羊只饲养量40.1万只,生猪饲养量14.4万头,各类家禽饲养量191万只;水产养殖面积5.2万亩,产品总量达到1.65万吨;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2家,实现产值29180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8424家,从业人员1.2万人,完成财政收入1.15亿元。全县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但思想观念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虽然***地处***市近郊,距***市区仅有4公里,具有其它县市所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但农村经济还没有借助大***建设的强力带动和辐射获得快速发展,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个大市场对农副产品的巨大消费潜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传统的封闭的保守的小生产观念还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改革发展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较为淡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投资软硬件环境相对较差,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强劲,但没有建立上规模,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是全国500个产粮大县之一,年粮食生产能力达20万吨以上,是我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蔬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其中二代节能日光温棚种植规模达12万间),畜牧养殖业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20xx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8868吨,

2.2万吨;渔业养殖规模稳步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居全区第一,产量占到全市的二分之一以上,外销率达到80%,成为西北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农业逐步形成,“金贵螺丝菜”“保南冷棚韭菜”“五星茄子”“经济桥黄瓜”“张亮香瓜”“金山西瓜”等在市场享有盛誉的优势特色产业。但与此相比,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龙头企业少,全县没有建成一个规模较大、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大中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农产品消化主要靠农民自销,抵御风险能力差,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难以提高,对县财政收入贡献不大。

(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达,但对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明显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扶持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将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截至20xx年,全县共成立各类合作组织8424家,参与从业的人员达1.2万人。但在实际生产中,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市场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缺乏应有的活力,对经济发展,产业壮大,增加农民收入贡献不明显。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但转移较少,没有形成劳务产业

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8万人,具有发展劳务经济的独特优势,虽然近年来县委、政府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广大农民从劳务经济中得到了一些实惠,但多数农民工思想观念落后,乡土思想严重,劳务输出形式以季节性临工为主,彻底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很少,农民在由农民变市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劳务经济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劳务产业,劳务产业还没有成为县财政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实力相对不强

近年来,全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千方百计发展工业,先后建立了德胜工业园和暖泉工业园,在大力改善排水、供电、道路设施等“硬环境”的同时,努力从政策、稳定、服务等方面入手,积极创造“软环境”,为企业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使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获得新突破,促进了***工业化进程,截至20xx年,共引进企业203家,完成税收1724万元。但从招商引进企业的规模和辐射带动方面看,全县招商企业存在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甚少,对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和县财政增收作用关于对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

不明显。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培植财源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来抓

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是新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是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和突破口。按照县委提出实施“三化一转移”战略的要求,必须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主线调整到推进农业产业化上来。作为全局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个部门合力抓,农业部门重点抓,形成合力共抓的氛围。要借鉴学习外地的经验,创新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明晰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重点与措施。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部门职能,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学会用市场的理念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组装农业产业化的各环节,重视产业环节和产业化的整体推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向高层次发展。

(二)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化,关键是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竞争力。在我县培育市场主体的核心是实现“两个造就”,即造就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龙头企业管理者队伍是关键。一是要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工业的理念植入农村,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增长。要紧紧围绕我县粮食、蔬菜、畜牧、水产四大支柱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龙头企业以优势资源为依托,迅速扩张规模,实施品牌战略,引导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向高层次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一些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进驻我县,在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上要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不讲成分,不讲方言,一视同仁,谁有能力就引谁,谁的带动能力强就培育谁,在引进和培育上要“不惜血本”,对外地一些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愿来我县落户,可以土地白送,厂房我建,企业只需安装设备进驻即可,发展壮大我县的主导产业,提高我县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水平和产业效益。要注重大中小并举,构建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中小型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格局。二是要高度重视发展流通型龙头企业,畅通农产品营销渠道,立足大宗、主要农产品产地和集散地,把农产品销售流通企业纳入农业产业化中予以重视和扶持,每年争取发展区级龙头企业5冢,市级龙头企业10家,县级龙头企业20家,加大对龙头企业、对企业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组织龙头企业参加考察、经贸洽谈会、展销会等活动,帮助龙头企业创品牌、开拓市场,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要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基地的组织化程度,协调龙头企业与基地间的利益关系,保护农民利益,改善基地的社会化服务。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建基地、举龙头。基地建到哪里,合作经济组织就要延伸到哪里。每年新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家以上,要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推进利益联结方式向紧密型方向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农畜产品基地,采取建立风险金、实行保护价收购、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减少农户的经营风险,规范各类“订单”合同,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四是要下大气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才请进来,举办高层次培训班,传经送宝;把县内的企业家领出去,学习考察,增长见识。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需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各项费用按有关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或者免除;农民或合作组织经统一规划,兴办规模养殖小区,占用集体荒地的,无偿使用土地;占用耕地建筑饲养场或力口工厂的,属非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壤耕作层未被破坏或易于恢复的,视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允许龙头企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有偿转让、转包、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支持龙头企业因经营需要,租赁、承包“四荒”资源和集体耕地,租赁、承包合同必须由龙头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所获得的收益必须全部留给农民。

加强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力度。把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支农专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各项支农资金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整合,提高各项资金的投资效果,特别是通过投入四大支柱产业的基地建设,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发挥综合效益和聚集效应。政府应设立农业产业化基金,政府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资金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重点投向产业化经营中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建设项目。支持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金,对需要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给予贷款贴息。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纳入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用于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对获得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可比照执行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今后在我县新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其成员销售的农副产品,可享受自产自销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使我县形成政策的“洼地效应”。

全县上下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活的思想,增强发展意识,将发展农村经济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树立用市场的理念引导农业,用工业的思路谋划农业,用科技支撑农业,立足自身优势,挖掘工业发展潜力,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要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切实转变到为经济发展,为招商引资服务,为企业服务上来。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削减审批程序,加大纠风力度,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迟作为等问题,推动行政提速,切实改善投资建设环境,认真执行兴工强县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鼓励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投身到经济建设工作中去,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财政稳步增长构建适宜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