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县委安排,我局于近期组织专人对***“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全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兴工强县”,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对解决“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发展现状
***地处引黄灌区、**平原中部,是***市的近郊县,城郊农业优势明显
。下辖四镇一乡两个农牧场,共有农业人口14万人,在册耕地48万亩。200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8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371元,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8.5万亩,粮食总产20.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二代节能日光温棚达到12万间,移动温棚达到3.5万间,蔬菜总产达到20万吨,总产值达1.8亿元;黄牛饲养量4.16万头,奶牛存栏6860头,羊只饲养量40.1万只,生猪饲养量14.4万头,各类家禽饲养量191万只;水产养殖面积5.2万亩,产品总量达到1.65万吨;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2家,实现产值29180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8424家,从业人员1.2万人,完成财政收入1.15亿元。全县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但思想观念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虽然***地处***市近郊,距***市区仅有4公里,具有其它县市所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但农村经济还没有借助大***建设的强力带动和辐射获得快速发展,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个大市场对农副产品的巨大消费潜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传统的封闭的保守的小生产观念还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改革发展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较为淡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投资软硬件环境相对较差,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8万人,具有发展劳务经济的独特优势,虽然近年来县委、政府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广大农民从劳务经济中得到了一些实惠,但多数农民工思想观念落后,乡土思想严重,劳务输出形式以季节性临工为主,彻底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很少,农民在由农民变市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劳务经济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劳务产业,劳务产业还没有成为县财政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实力相对不强
近年来,全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千方百计发展工业,先后建立了德胜工业园和暖泉工业园,在大力改善排水、供电、道路设施等“硬环境”的同时,努力从政策、稳定、服务等方面入手,积极创造“软环境”,为企业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使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获得新突破,促进了***工业化进程,截至2004年,共引进企业203家,完成税收1724万元。但从招商引进企业的规模和辐射带动方面看,全县招商企业存在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甚少,对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和县财政增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