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土地调查报告4篇
市农村经济研究会
**市‘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和常州**市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属于同一项目,建设规模、地点、建设资金完全相同。项目建设地点为上兴镇和**镇二片,建设总规模16826亩,总投资27385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21511万元(拆迁安置补偿),省以上投资5874万元(土地整理工程)。《**市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由**市政府于xx年2月申报至省国土资源厅,xx年2月规划方案获省厅批复。xx年10月,**市政府申报了《常州**市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是二部一省合作项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江苏省政府),该项目省以上财政负责投资土地整理工程经费。
**片工程区位于**镇**村增福圩,东毗大溪河,西北临芜太运河,南靠金峰水泥接壤芦荡河。项目总面积11157亩,涉及**村的15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核心工程区涉及承包经营权农户780户2493人,其中需拆迁安置的农民531户1654人;工程总投资约17100万元,由省、市两级政府拨款,是一项巨大的惠民工程;工程从xx年10月开始到xx年10月基本完成。笔者最近通过现场参观、听介绍、座谈走访,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项目确定
**市国土资源局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常州市政府的指示精神,从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与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集聚,加快实现农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科学发展目标,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创建万顷良田,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xx年10月,市有关部门开始会同**镇镇、村干部对**村的土地资源和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勘察,发现该村土地面积较大,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表现农民居住分散,生产经营凌乱,土地荒废较多,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破损不配套,洪、涝、渍等灾害威胁严重。存在四多一差的局面(即废塘、废沟、废埂、荒边角地多,土地利用率差)由此表明土地整治潜力较大。
于是,市有关部门与镇、村干部商讨着手制订了土地整治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召开了全村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进行个别走访,围绕整治方案》,做到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目标要求,统一政策措施。在达成干群共识的基础上,**市政府逐级向省厅申报了**市‘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和常州**市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并分别获取了批复。
实施进程
市政府领导对实施项目工程高度重视,以积极严谨的态度,组建市、镇两级实施项目领导小组。市长、镇长亲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参加,领导小组下设了工程指挥部和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切实加强了实施项目思想发动,目标要求、政策措施、建章立制、岗位责任、部门协调方面的领导,国土局征地服务中心作为项目主管,严格把好对施工单位招标资质程序关、验收结算关,由此如期如质,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实施项目从xx年10月开始,市和镇村干部紧锣密鼓地配合施工单位开展了实施工程,到xx年10月已经完成了以下六项工程:
一是完成了对531户拆迁农民的人口、房屋、土地、林木、水产、青苗、附着物的权属勘测、评估、登记造册等工作;
二是完成了531户9.2万平方米旧房的拆除施工任务,同时集中占地105亩新建完成了33幢、640套、95220平方米公寓式的增福新村,已经安置了520户1622人住进了新房,安置了11户32人的拆迁货币化补偿;
三是完成了800多亩村基、废塘、废沟、废埂、荒边角地的平整复耕和建设用地的整理工程;
四是实施土地平整土挖、填、运土方量102.01万方;重建排灌泵站4座,新建进水涵3座、渡漕27座;新建斗渠控制闸41座、农门250座、涵洞210座、格田进出水口1055个;防渗斗渠14条10133m,防渗农渠110条45800m;开挖斗沟13条10630m,农沟96条35264m;新建平板桥33座;新建砂石路13条12690m,新建水泥路4条7099m,新建生产路44条33786m;种植香樟树13751株。
五是完成了工程预算拨款15000万元,用于拆迁安置补偿13000万元、土地整理xx万元,其中省拨xx万元、市拨13000万元;
六是选择了6户种田能手,落实了转包土地4500余亩,完成了转包签约和转包拨款,实现了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的耕作经营;此外,还落实了1户转包土地500亩,专业开发了花卉苗木的经营园地。
已取成效
实践证明,该项土地整治工程,已经取得了一举创多得,三农变新貌的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工程区15个小村并大村的拆迁安置和四多一差的整治,已经新增耕地800亩左右,按60%分给农民,40%留作村集体。每年可为农民和集休增加土地转包收入61万元,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65万公斤;
第二、农民拆迁安置得益巨大。按拆除旧房面积置换新房面积每平方补偿100元计算,农民可获得补偿费900余万元;以安置新房升值计算(旧房600元/平方米、新房现市场价145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新房增值850元,共计升值达7980万元;
第三、改变了延续几百年来分散居住、经营凌乱、自供自给的小农经济格局,创建了经营规模化、产品专业化、耕作机械化、管理科学化现代农业的生产基地,今年5月底笔者在大溪河桥头瞭望增福圩一望无际的金璨麦浪,夏粮已经喜获丰收;
第四、随着创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经营模式,工程区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新增了剩余劳力420人,其中外出务工的160人,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其余剩余劳力就地耕作聘用,开拓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第五、完善新建了万顷良田的配套设施,加固了农田的旱涝保收率,提高了优质高产的生产力,增加了提供市场的商品率。
第六、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通过拆迁安置帮助520户农民告别了分散陈旧、环境冷落、夜无照明、邻里稀少、生活孤单的旧居,住进了城镇化公寓式的新楼房,分享了集居新村的美丽环境和公益服务;
第七、项目总投资17100万元,全部新增了扩大内需的购买力,有效地促进了建筑工业、材料工业、施工工业、居家工业的新发展。
由此可见,实施《土地整治方案》。不单是开发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使用效力,而且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惠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核心任务,具有深远广阔的示范推广价值。
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评估。该项目评选正确,实施进度较快,已取成效显著,但根据干群反映,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施工项目还没有了边,拖着一个未完工程的尾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由于村庄拆迁延期不能同步,造成个别地块田面高程有误差,灌溉困难;由于河沟坑塘较深,土地平整后产生了一定的自然沉降现象,不利于耕种;建设《万顷良田》还缺一些配套设施;新房安置区还存在脏乱差缺配套的问题等等需要加强物业管理。
几点建议
为了善始善终完美地完成工程项目,提高示范推广价值,我们建议:
一、项目主管单位应按原定方案,组织进行一次对施工合同的检查验收,听取干群意见,做到拾遗补缺,加速完成未了工程,在干群满意的情况下宣布工程结束,由村干承接后续管理,据匡算完成扫尾工程,创建真正意义上的万顷良田,还需修补配套建设及投资。
二、为实现工程目标,在完善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必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村委应招聘人才,设立产地服务中心、农科研究室,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种田大户提供科技和信息服务,以便发挥项目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的高产优质目标;
三、要为拆迁安置新建的增福新村进一步完善公益性配套设施,做到绿化成荫、环卫清心、花台草坪、路灯照明、超市便民、诸室齐全,着力构建一个美丽的增福新村,不断增添村民的幸福指数。
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市、县《关于做好全市规模经营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镇认真组织对全镇目前土地规模经营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单地汇报如下:
一、当前土地规模经营的概况
我镇地处县城东部,与盐城、泰州、淮安三市交界,先后由原射阳、天平、水泗三个乡镇合并,现有版图面积194平方公里,34个行政村(含3个居委会),全镇农业人口8.21人口万人,劳动力4.98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2.05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95万人。全镇农业总产值598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2元。全镇现有耕地总面积8.53万亩,土地集中经营面积5.89万亩,其中经营30亩以上的有60个,50亩以上的55个,100亩以上的有40个,200亩以上的有37个,500亩以上的38个。集中经营的土地常年用工577人,人均年工资8500元,季节性用工134198个,发放工资总额174.6万元。土地集中的主要途径是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逐步将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便于耕种。
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采取的措施
1、推进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随着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化,劳动力的变化和转移,土地流转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流转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收益权不受侵占,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当前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完善措施。我们镇于今年七月在戴庄村成立了“戴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之后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从效益的角度看,可以确保土地有充分的使用,对原有多户所有,过于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组织经营或向社会招标,让有经济实力、有经营头脑、有对路项目者应标经营,可以推动规模种植,实现科技兴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农产品项目,逐步向市场化转化,最终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让原承包户,也就是股东,从收益上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从土地经营和管理权的角度看,目前通过股份合作形式,使每个村民变股民,股份合作制集中股民的意愿进行运作,这样农民都能真正当家作主,切实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做生态旅游文章。
近年来,我镇政府租赁了冲林村1200亩土地,充分利用“中国荷藕之乡”的无形资产,在该区域建设了荷藕生态旅游观光,该区域周围无任何污染,空气新鲜、水质清晰。每年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为招商大造平台。
3、加快扩大劳务,是缓解土地资源矛盾,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我镇水面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耕地只有1亩左右。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隐性失业的问题比较严重。事实证明,凡是劳务输出人数较多的村,老百姓都忙着外出挣钱,相互“攀富”,村里闲杂人员少,资源纠纷少,家庭和睦,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安定。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基层干部克服了劳务输出是个人行为与集体无关的片面认识,克服畏难情绪,从农村发展和稳定大局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劳务输出工作的主动性,帮助农民消除思想顾虑,努力疏通劳务输出渠道。制定了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尽快走出家门勤劳致富。各村支部书记亲自负责劳务输出,并指派一名主要干部具体抓,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务输出一盘散沙的现状。同时还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本地传统特色,由镇劳动部门选择一些工种作为重点,开展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输出,根据采集的岗位信息,组织输出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培训。全镇目前在外务工人员为2.95万人,占总劳力的59%绝大多数人员都将承包田转包给亲戚、朋友代种,还有的通过流转的形式,交给了村集体统一发包,全镇规模经营流转面积为56348亩,占总面积的65.8%。
三、存在问题
前几年,农民由于税费上交负担重,农副产品的价格低,种田几乎年年亏本,有一部分农户不要承包田,有的自己转包,有的直接丢下承包外出务工,因此,由村集体进行对外招标发包。近年来国家减轻了农民负担,免交农业税,同时还对种粮田户给予补助,目前农民都要田,造成与村集体争资源,由于通过招标已签订承包合同,目前无法终止,造成上访率上升。
四、建议
1、继续鼓励农户从事二、三产业,将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
2、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通过流转的方式由村集体统一发包,将发包所得分配给农民,让农民收益。
3、继续推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所有农民参与入股,共同管理。
九月十三日
农村土地纠纷案审理情况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农民和农业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依靠土地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势下地位更加重要。江北区属重庆市主城区之一,辖9街3镇,除鱼嘴、复盛、五宝三个农业镇外,其它街道包含有部分农村。辖区农村地处城市周边,农村土地开发、流转频繁,伴随而来的是涉及农村土地承包、调整、流转、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纠纷案件迅速增多。开展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专题调研,分析审理农村土地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审判经验,对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更加妥善地审理好农民土地纠纷案件,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效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强化《森林法》、《防沙治沙法》和其它保护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广大农牧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改变传统观念,加快封禁保护的建设步伐和保护步伐。
六、主要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加强封禁保护区建设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切实落实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同时组织强有力的管护队伍,打击乱牧乱猎、乱采乱伐等破坏活动,并依法处理。二是强化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设立建设资金专项帐户,保证专款专用,实行报帐制,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现象,使国家和地方投入的建设资金,真正用于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多形式、多渠道、经常性对周边群众进行国家和地方有关保护区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使生态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四是加强移民工作的宣传、发动和思想政治工作,从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保证,全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