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

论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电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血液。水电作为技术成熟,供应稳定的可再生资源,已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而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备受瞩目和争议。本文通过权衡水电开发对生态保护的利弊,以及结合众多水利水电工程范例,提出个人在水电开发上的见解。水电开发是指通过建设水电站将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的以工程形式出现的人类活动。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一次能源。水电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开发同时完成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怎样做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和谐向前发展。

1、纠正舆论导向,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水电开发;

2、进行精密的统筹规划,考虑环境问题;3在水电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

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科学认识合理设计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电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血液。水电作为技术成熟,供应稳定的可再生资源,已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而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备受瞩目和争议。本文通过权衡水电开发对生态保护的利弊,以及结合众多水利水电工程范例,提出个人在水电开发上的见解。

一、什么是水电开发以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

水电开发是指通过建设水电站将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的以工程形式出现的人类活动。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一次能源。水电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开发同时完成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水电开发可谓是一柄双刃剑。水电的生态环境效益至少可以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水电替代煤电,能够直接减少煤炭消耗,从根源削减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二是水电良好的调峰、调频和储能性能能够促进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绿色能源比重,减少煤炭资源消耗,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危害,以及因大气污染导致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三是水电工程建设在防洪、航运、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方面的贡献。因而水电开发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例如三峡工程,根据长江系列水文资料进行的动能计算,它的平均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原煤5000万吨或原油2500万吨,每年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100~200万吨二氧化硫,30~40万吨氮氧化合物,一万吨一氧化碳和15万吨烟尘;其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益十分显著,有效避免了灾区物种被毁、疾病流行,土壤沙化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的恶化;此外显著加大了宜昌、重庆间,汉口、宜昌间的航深,使长江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而另一方面,水电开发同时在施工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大气和噪声污染;大量机械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水质变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繁衍生存;库区水位抬升致使景观文物淹没,珍稀动植物灭绝等。凡此种种,都为人类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做出警示。

二、为什么要重视水电开发,同时协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当前,我国水电正在经历历史上最集中、最强烈的开发热潮。同时,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在水电开发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水电事业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

国内权威的能源和水电专家认为,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给,提高供电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水电开发。而环境问题一直是人民大众所关注的,其与水电开发有着紧密关系,所以协调好环境与开发的关系,才能算是成功的。

三、怎样做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和谐向前发展

1、纠正舆论导向,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水电开发

1.1“生态优先”不严谨,应当提倡“生态文明”

大家都知道“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是不正确的,然而我认为有的环保人员从自己的本位出发,对那些影响环境的细枝末节也进行了风险评估,再由于现代媒体过多重视宣传,曲解了它对我们的启示,使得大众认为只要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一丁点儿影响我们就不能支持,把水电开发看成是一件完全破坏环境的事情。例如缅甸总统宣布叫停米松水电站一事,本来政府召开研讨会是为了向公众展示对此项目的自信,没想到却因为舆论上的失误,演变成了关于大坝的利弊争论。还有,我国2009年也曾因为社会舆论严重被误导,一度叫停过金沙江水电站。这样一味的强调原生态的保护优先并不代表生态文明,听起来有一点保护生态愚昧的意味。因为,如果人类不科学地、积极地、主观能动地改造自然,必然就会无序地、被动地影响自然,破坏自然。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是一个整体的表述,我们不仅要看到“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也要明确“积极发展水电”这一目的,而不是过分强调生态保护。

1.2“没有了水利水电工程就能保持原生态的环境”的错误认识

有的人认为有了水利水电工程就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没有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就不会发生变化。然而恰恰相反的是,我国目前许多的环境问题是由于开发不足造成的。我国目前的水库总数虽然有八万多座,但是蓄水总量不足美国的一半,最近几年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为突出。正是由于我们大江大河上的龙头水站水库对水资源足够的控制能力,我国社会、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常常一方洪涝,一方旱灾,导致许许多多河流、湖泊干涸,河流的生态遭到了比修建任何水电项目都严重得多的毁灭性打击。

由此观之,“生态文明”比“生态优先”更严谨,科学的水电开发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舆论不应过分炒作造成国家长远利益的损失。在国内我们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权力干预,降低伪环保宣传的影响。在国外我们就只能以开发水电实现生态更美好的实例来为“生态文明”正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致谢】

感谢李奔老师在课上的精彩解说,

感谢信息学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