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水库工程的典型组成。水库枢纽工程、灌区工程、配套施工辅助工程、移民安置工程。
环境影响类型。生态影响型。
一、项目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工程所在流域和河流开发利用规划情况、已建水库工程、拟建工程概况
重要的图表。流域水系图、工程项目组成表、工程特性表。
1.简要说明项目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开发利用(说明梯级已建、在建工程)与保护管理状况、规划环评的开展情况及其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2.阐明工程地理位置、建设必要性、开发任务、规模、开发方式、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特征参数等,工程项目组成要完整,包括主体工程、施工辅助工程、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等部分。(1)主体工程:
a.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级别、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规模及工程特性指标,给出工程平面布置图、枢纽布置图、水库淹没图、施工总布置图等。
b.简要介绍灌区范围、渠系线路、主要工程建筑物、灌溉水量、灌溉面积和季节要求、主要农作物等。(2)施工辅助工程:
a.图件:施工导流、交通工程、料场、渣场规划、施工辅助企业、施工工艺、进度安排和施工总人数、给出施工总布置图等;
b.简述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包括淹没面积、人口、搬迁、生产安置人口、迁建、新建城镇及工矿企业情况、复建专项设施等),说明给出初期蓄水计划、运行调度方式。
二、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1.与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
1《某县环境保护规划》(2010-2030)
《某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湘南地区水利工程规划报告》
说明水库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有效保障灌区生产生活对水质水量的要求,同时可显著新增耕地资源,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
2.从环境保护角度,综合比选各工程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案,并对工程推进的生产、施工组织和调度运行方式进行环境合理性分析。
说明工程在设计各阶段,对坝址、坝型、正常蓄水位、施工布置和移民安置等方面做多方案优化和比选,在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选择环境合理的方案。
3.影响源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分施工期、运行期,将环境作用因素和影响源、影响方式与范围、污染源强和排放量、生态影响程度等,确定评价因子。(1)施工期a.工程施工
影响源:施工占地、废水、弃渣、施工废气、施工噪声、施工人员进驻。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破坏施工区植被,新增水土流失;对周边水体水质有一定影响;对施工区植物有较大影响;对施工区周围动植物有轻微影响;对土地资源、人群健康及社会有一定影响;隧洞开挖影响地下水。b.移民安置:
影响源。移民生产开发、专项设施复建。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安置点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放的影响。(2)运行期a.水库运行
影响源:大坝拦截,水库调度,饮水灌溉
2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水库蓄水初期和枯水期下游河段减水;对库区及下游河段水环境、水生生物和水文情势产生影响;水库水文分层的影响;对不稳定库岸产生影响;对工程所在地社会经济有利。b.水库淹没
影响源:淹没植被、淹没野生动物生境、淹没土地资源;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淹没耕地、林地资源,对库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迫使库区野生动物迁移。c.渠系占地影响源:工程占地。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使灌区内土地格局发生较大改变。d.灌区运行
影响源:渠系供水、农田灌溉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灌溉用水影响地下水水质、灌溉回归水影响地表水水质、灌溉对土壤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改善居民生存环境。
三、环境现状
1.介绍区域环境背景情况
2、评价范围内(包括工程区域及移民安置区)的环境现状。
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水环境(包括水文泥沙)、地下水、生态环境(包括气象与气候、土壤与水土流失等)、大气环境、声环境、社会经济、移民安置区环境现状。
水环境:水文泥沙情势、水温、污染源、水质。生态现状:陆生生态、水生生态。
陆生生态。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分布;野生动物渠系、种类及分布;珍稀动植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及分布、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
水生生态。工程影响水域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鱼类区系组成、种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分布;珍惜水生生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与分布、保护级别与状况等。
33.简要介绍区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4.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阐明其类型、级别、范围与功能分区及主要保护对象状况及与工程的区位关系。
5.列出环境保护目标。分工程区、环境要素、规模和特性、与工程相对位置、工程行为、保护要求详细给出。
四、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内容:水、生态、移民安置、大气、声、局地气候、社会经济影响预测。重点:水环境、生态环境1.水环境
(1)水文情势的影响
主要考虑运行期。指水库、电站运行使库区和大坝下游河道水位、流量、流速、水量发生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形式的电站影响不同:
a.引水式或具有供水(包括灌溉)功能的水库。造成下游减脱水现象,对该河段生态、用水单位、景观等影响较大。关注减脱水河段造成的影响及生态流量保障,评价对该河段生态、用水单位、景观等的影响
b.调节性能好的电站:改变下游年际、年内水文过程,下泄流量、流速日内变幅较大,下游河道水位日内涨落明显,对下游饮水设施(尤其生活用水)、航运影响较大,评价对下游用水设施(尤其生活用水)、航运等敏感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
b.调节性较好的年调节、不完全年调节电站:水库水温稳定分层,下泄低温水对水生物、农灌区作物影响较大,重点关注库区水文情势变化及下泄水温对水生生物、用水单位(如农灌作物)的不利影响
d.调节性能差的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调峰产生不稳定流,对下游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水域景观、旅游资源产生影响,与流域梯级内其他电站。(2)水温的影响
针对调节性能好的年调节、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明确下泄低温水的沿程变化,评价低温水位水生生物、用水单位(如农灌作物)的不利影响(3)水质的影响
4主要是运行期,关注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下游水质的影响。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模大、工期长,注意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水的河流水质的影响,尤其是下游有用水对象时。
灌区工程,灌溉回归水是水质影响预测评价的重点之一。(4)地下水
关注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影响。
一般水利水电工程:关注地下水位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灌区工程:地下水位、水质均有影响。
2.生态环境
工程施工对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的影响,大坝阻隔和水环境改变对水生生态及鱼类的影响。
陆生生态。水库淹没、工程占地、施工期及移民安置过程中对植被类型、分布及演替趋势的影响;对陆生动物分布与栖息地的影响,重点关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类和狭域特有种的影响,对生态完整性、稳定性、景观的影响。
水生生态。分析水文情势变化造成的生境变化,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的影响,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生物和珍惜濒危特有鱼类的种群、数量、繁殖特性、“三场”分布、洄游通道以及重要经济鱼类和渔业资源的影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针对调节性能较好的水库下泄低温水的影响,采取叠梁门,多层取水口等分层取水措施;
针对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采取栖息地保护、过鱼、增殖放流等措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