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管理中常见的弊端

1.盲目购建,超标准配置

事业单位购建的固定资产往往使用的是财政拨款,不要求成本核算。购建时是随时需要随时购买不做预算,购建后发现与实际所需要的不符便弃尔不用;有些是投入大量的资金超标准配置固定资产;有些是采购化整为零,分解采购规模,避免政府采购,重复购置。这些盲目超标准购建的固定资产如果不能给单位带来应有的效益,就形成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资金使用的不当。

2.只重采购,轻视管理

一般单位对银行存款、现金等货币资金的管理很重视,做到每月账账、账证、账实相符,每日还要对库存现金进行清点。但对于在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占有较重比例的固定资产管理就比较轻视:有的定资产购入后验收不到位,出现价实不符;有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维修与保养不到位;有的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盘点,出现账实不符;有的固定资产报废时不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自行处置,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

3.不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长期不计提折旧已无法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现实,不符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不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账面上固定资产的价值都是固定资产购建时的成本价,和固定资产的实用价值相差甚远,导致事业单位虚增了资产,会计信息失真。这与新制定的预算会计制度中要求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相违背。

4.人员任意配置、缺乏专业性

有些单位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无非就是入库、出库,任意配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即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价的普遍提高,固定资产的计量、入账等一系列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使得符合固定资产入库标准的未入库,该转入存货易耗品的未转出,接受捐赠或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计量的口径不一致等,这些问题表面上影响的是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总额,实质上会倒置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不实,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使管理者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专业性和技术性越来越趋复杂,对事业单位配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所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主动地求知、求学,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努力钻研业务,根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固定资产管理不断有新的突破,更好地为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服务。

三、结论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基建、财务、后勤、使用等各相关部门,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合参与管理。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懂业务、积极肯干的专职人员。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