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摘要】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民工不仅是生产者,还是生活者。当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农民工以非农产业就业在城镇生活,但身份仍然是农民,不能同时获得城市居民身份,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中去的问题,而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文章分析了济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济南,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国家不但要给农民工提供就业,还要让他们能在城市里面体面地生活下来,让他们能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涉及地域转移、职业转化、身份转变和行为方式文明转型等多重转变的过程,实现向新市民的转变。
1引言
1.1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合理的制度安排下,离农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突破重重障碍,最终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和现象。从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和转移的转换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农民工能够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具备市民化的能力,被城市接纳并融入现代城市文明。
1.2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
1.2.1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农民工仍然是城市中的“过客”,没有城市市民身份,不能享受城市市民的同等待遇和社会福利。城镇化进程与农民工市民化的脱节,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1.2.2农民工市民化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需要。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既可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2.3农民工市民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不仅关乎扩大内需,更关系到促进就业稳定和改善民生。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实现农业现代化仅由农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搞农业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需要从非农产业就业获取较高收入。因此,要大力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转型。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欧阳力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拾丽莉.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初探[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201-202.
[3]刘战平,刘芳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27-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