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生态文明实践考察报告
日前,我随丁市长一行赴xx考察,主要学习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与此前考察的江浙地区不同,这次去的是相对落后的贵州省,对此,个人多少有些疑问,究竟能向他们学到什么。为什么不到发达的江浙地区去。但通过实地参观和当面交流,我所有的疑问都打消了。xx市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经过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们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生动实践,令人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四点感受
一是战略定位高。xx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到总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进。xx市委早在xxxx年x月就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经过几年探索努力,xx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贵州的战略定位和大力建设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政策青睐,xxxx年国发x号提出把xx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当前,贵州市继续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目标,大胆实践、大担探索,奋力打造xx发展升级版,辐射带动贵州全省跨越式发展,为各地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崛起模式。
二是城市品味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丰富的地貌、生物与人文景观美不胜收;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兼具贵州山水人文灵韵与国际现代时尚元素;青岩古镇的画栋雕梁和青石板路带人重温xxx年前的繁华与喧嚣;孔学堂设计大胆创新,成为独一无二传承儒学的圣殿、开启新风的基地。富士康示范工厂集商品销售、展示、体验及工业生产为一体,能让顾客亲眼见到所消费产品的生产过程,体验其中蕴含的科技含量;xx大数据展示中心给人“穿越时空”的玄幻,xx云计算中心把贵州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直接送入云端。这一切给人勾勒出一个自然古朴而有现代时尚的“爽爽贵州”。
三是绿色氛围浓。xx生态文明的理念浓厚,从党政干部到企业员工到社区群众无不明白“绿色”的重大意义。从xxxx年底当时的xx市委书记就提出,“生态环境是xx最大的本钱、最大的希望”。xx通过举办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凝聚干部的“绿色”共识。从xxxx年开始,xx编辑出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学生读本、市民读本,开设生态文明课和市民学校,让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全覆盖。尤其是自xxxx年开始,xx连续x年举办生态文明xx会议,xxxx年升格为生态文明xx国际论坛,先后形成x个xx共识,为xx注入新的时代文化内涵。
四是发展速度快。抓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以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xxxx年到xxxx年,xx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gdp增速近三年分别为xx.x%、xx.x%、xx%,是全国增速的x倍。其中,xx国家高新区xxxx年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xx%、xx.x%、xx%,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xxxx件、xxx件。xx森林覆盖率由xx.xx%上升到xx.x%;饮用水源达标率xxx%、污水处理率达到xx.x%;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xx”的美誉。
二、四点启示
xx的标杆效应给人带来压力,又让人看到希望和信心。作为同样走绿色崛起必然之路的嘉鱼县,xx生态文明城市的生动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掘足一桶金,打好转型升级牌。一是注重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业及新兴产业等三大战略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海洋装备制造业,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知名度高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港口物流业,建设石矶头港区和潘家湾港区,在潘家湾港区建立保税加工区、保税仓库,建立海关、商检分支机构,将我县建设成集水路、陆路、铁路运输于一体的鄂南水陆联运中心。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坚持高起点进入、高标准培育、高效能发展,大力培育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产业产业。到xxxx年底,全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xxx亿元。二是注重农业绿色再造。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坚持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导向,实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化科技兴农,推广良种良法,培育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开展农产品原产地认证、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到xxxx年,全县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xx万亩,建立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示范面积xx万亩,标准化养殖场xx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x元。三是注重工业绿色改造。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工业经济发展上,要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一方面引进“两高一低一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能耗、无污染)工业项目,另一方面,加快工业企业技改步伐和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改造提升、自主创新、名牌带动、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推动管材、纺织服装、冶金矿产、精细化工等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创建集产业转型、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资源保护于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到xxxx年底,我县四大产业产值分别突破xxx亿元、xxx亿元、xx亿元和xxx亿元。
(三)盘活一局棋,打好休闲旅游牌。推进文化生态旅游规划与嘉鱼鱼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林业、绿色工业等有关规划的对接,打响鱼文化之旅、度假休闲之旅、温泉养生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特色品牌,打造华中地区有影响的绿色健康度假区。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积极支持有条件农业龙头企业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基地,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景点。结合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挖掘各村优美景观、民俗文化、优势产业等资源,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推出乡村美食养生旅游线路,大力吸引武汉及周边游客,形成一小时就可以享受集泡温泉、吃美食、采摘于一体的户外乡村旅游圈。同时,全力支持乡村发展农家乐,扶持发展一批档次高、带动强的乡村旅游项目,推进传统农产品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区向休闲景区转变,把嘉鱼打造成农业采摘、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到xxxx年底,全县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达到xxx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xx亿元。
(四)走准一条路,打好生态优势牌。嘉鱼山清水秀,自然景观荟萃,生态是我们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继续巩固国家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及平安县城创建成果,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积极实施三湖连江等湖泊污染治理、水源涵养和保护工程,构筑以河流水系、沿岸绿化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深入实施“绿满嘉鱼”战略,全面推进“五区十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和“绿色生态示范村”。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探索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巩固文明村和生态示范村建设成果。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探索建立财政资金支持落后产能转型转产的激励机制,创新环保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机制,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让群众感受到环境改善的实效,让市民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呼吸得到清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