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建材工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回顾[五篇范例]
十六大以来漯河工业发展回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在工业发展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升级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重点工业300亿振兴计划”、“重点工业500亿上台阶工程”等措施,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形成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产业,造纸、盐化工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工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行业特色更加明显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扶强造纸、纺织等支柱产业,培育重化工业,改造传统产业,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增长质量,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6.8:64.5:
18.7。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31.3亿元,占gdp比重61.3%,比2002年跃升9.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77.3%,拉动gdp增长11.4个百分点。工业占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真正成为漯河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规模以上、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2年的63:37转变为2006年的74.7:
25.3。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2006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比2002年提高11.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
1济继续壮大,2006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98.7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高出公有制企业10.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6.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达到57.1%。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95.7亿元,总量是2002年的1.5倍,比去年增长24.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64家,其中销售收入超200亿企业1家,超10亿企业6家,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8家企业进入全省食品工业50强。孕育了全国多个第一,漯河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中国食品名城”,双汇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是全国首家通过iso2002体系认证的企业。南街村集团为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之一,乐天澳的利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另外还培育了汇通公司、北徐集团、龙云集团等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造纸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9亿元,同比增长23.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漯河银鸽集团是中国草浆造纸第一个上市企业,形成了文化纸、包装纸、生活纸、特种纸四大系列产品。漯河市盐矿资源丰富,储量达400亿吨,全国品位第
一、储量第二。近两年,对盐矿资源实施有序开发和深度开发,先后引进了金大地盐化工、北京奇能盐化工、永煤集团盐化工等一批较大项目。随着这些项目建成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十六大以来,漯河市始终不渝地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增强县区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特别是2004年全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会议以来,漯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持、放权、让利”的方针,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引导县区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县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三区两县工业经济一直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2006年实现增加值115亿元(不含经济开发区),同比增长29.8%,高出全市水平6.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82.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8个百分点;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410.9亿元,是2002年县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合计的2.4倍,年均增速达36.1%,高出
4全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6.7亿元,是2002年县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合计的6.4倍,年均增长64.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4.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6.8亿元,是2002年县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合计的7.5倍,年均增长70.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6个百分点。县区工业对全市工业发展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39.2%上升到2006年的82.1%。各县区主导产业特色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业、设备制造业、重化工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