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规划及目标措施
为认真贯彻省、市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项目意义
通过市级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本县中医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中医专科,成为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科建设发展项目
1、以治疗颈、肩、腰、腿痛病为基础,创建酒泉市重点中医专科——针灸理疗科。
(二)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1、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30,专病≥3),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市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预计投入建设资金5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筹为主。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85%,中医治疗率门诊>85%,病房>90%,专科门诊量>全院>15%,县域外患者比例>15%,出院患者随访≥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1—2个相关疑难病种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1—2项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1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积极申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1种,专病>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市级>1项/3年,市地级>1项/3年;科研成果市级≥1项。全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年。
12、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科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协调与各级领导的关系,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酒泉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制定创建市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内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酒泉市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三、实施步骤
(一)2012年
年度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糖尿病专科初具规模,接近或达到周期目标。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年度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年度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年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年度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3年年度目标。针灸专科达到周期目标在本市内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年度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年度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现。
5、完成年度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三)2014年
年度目标。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具体措施:
1、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的针灸理疗科完成创建任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来我院教学、查房、指导诊疗,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步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四、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张晓勇副组长:黄永强
成
员。杜航安涛周文泽马尚林闫海东下设办公室,杜航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第二篇: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及措施1.中医优势病种特色项目及优势……………………………..1
2.2010年度内2科工作计划及总结…………………………..2
3.2011年度内2科工作计划及总结………………………….3
4.2012年度内2科工作计划及总结……………………………4.
第三篇: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中医医院
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措施
(2009——2012)
为使我院重点专科建设顺利开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和技术指南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三年重点科室建设计划和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加快专科建设发展,努力建立起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带动全县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在总结过去专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设思路,通过2-3年的努力,使骨伤科达到省级水平;针灸科达到市级水平;内科、心内科、儿科、眼科等达院级水平。至2013年底,在建成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专科,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县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户县中医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具体任务
6
1、专科设施先进齐全,能够满足临床科研需要。达到省级以上水平的重点专科,医疗、科研仪器设备和设施先进齐全。
2.专科人才梯队合理,“125”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即:每个重点专科必须配置1名学术地位高、在全县同专业具有一定声誉的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后备学科带头人,5名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
3.专科技术优势明显,占领学科制高点。具有较高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手段搜集、处理、利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专科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承担省、市相关专业科研项目和课题,胜任全县医学学科开展高新技术的业务指导,在专科疑难危重病症的研究、治疗方面居全县领先水平。
4.社会认知度高,专科效益显著。重点专科在省内享有一定声誉;专科门诊、住院人次高于全市其它同专业科室50%以上,年递增幅度大于20%;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埠外病人明显增加。
5.管理机制创新,保障专科持续发展。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符合专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管理,技术转化转让,学科优化整合和经费保障分配等方面有所突破,敢于创新,为专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设置规划
1.结合我县常见、重大疾病发病率、以及重点专科申报情况,严格标准、择优选定。
2.医院领导重视,按照专科建设目标和任务落实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培养、引进医疗技术人员,保证专科建设所需经费及人员待遇。
3.科室积极性高,技术实力强,发展潜力较大,主动要求并有能力承担重点专科建设任务。
4.按照动态管理原则,专科设置可根据每年评估情况做适当调整。
四、实施步骤
(一)2010年年度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风科初具规模,接近或达到周期目标。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年度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医院按照全市规划要求制定本单位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年度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年度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年度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1年
年度目标。中风科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骨伤科专科技术达到省级水平,在相关区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年度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年度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七、管理与考核
根据重点学科要达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对实施目标进行管理和定期考核。各重点临床科主任负责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科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付诸实施。
医院定期对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并将执行情况通报全院。对未按规定的要求和进度完成建设的项目科室提出整改,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撤消建设计划。对完成建设目标,通过考核和验收、成效显著者,作为滚动支持的依据。重点学科实行滚动管理,优留劣汰,三年为一周期,进行评估考核,重新认定,从而鼓励各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